日報

英國批准首個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

刊登於 2016-02-03

 英國研究人員獲准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改造。攝 : Sandy Huffaker/GETTY
英國研究人員獲准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改造。

英國人類生育與胚胎學管理局(The Human Fertilisation and Embryology Authority)於2月1日批准了一項研究,允許倫敦 Francis Crick 研究所的研究員 Kathy Niakan 及其團隊將基因編輯技術用於健康的人類胚胎。這一研究若能取得當地研究倫理機構的批准,有望在接下來幾個月內啟動。

這是世界首例獲國家監管機構批准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研究中的胚胎將由尋求人工受精的不孕不育癥患者捐贈,整個研究將在受精卵受精後首7天內完成,使用的胚胎隨後會被銷毀。

研究可為提高人工受精成功率、治療不孕不育提供幫助。但有科學家擔心,這一研究開啟了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先例,未來可能出現按特定需要修改基因的「定製/轉基因嬰兒」(designer/GM babies),甚至形成相關的優生學消費市場。

很高興人類生育與胚胎學管理局批准了 Niakan 博士的申請,她的研究對理解健康的人類胚胎如何發育十分重要,通過觀察人類發育的最初階段──第1至第7天,這一研究也會提升我們對人工受精成功率的理解。

Francis Crick 研究所主管 Paul Nurse

受精卵在受精後的最初7天內,將從單個細胞發育成胚胞(blastocyst)。在此期間,研究者們將使用被稱為「基因剪刀」的 CRISPR–Cas9 技術對較為活躍的基因進行改動,包括被稱為「主調節器」(master regulator)的 OCT4 基因,以了解人類胚胎成功發育需要哪些基因。

申請獲得批准的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中心(Francis Crick Institute)奈亞肯(Kathy Niakan)博士說,她打算運用稱為 CRISPR-Cas90 的技術改造胚胎。攝 : Francis Crick Institute
申請獲得批准的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中心(Francis Crick Institute)奈亞肯(Kathy Niakan)博士說,她打算運用稱為 CRISPR-Cas90 的技術改造胚胎。

領導該研究的 Kathy Niakan 已從事人類發展研究長達10年。她表示,這項研究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流產和不孕不育都非十分常見,但它們都沒有被很好地理解。據 BBC 報道,每100個受精卵中,能達到胚胞階段的不到50個,能在子宮內著床的不到25個,能發育3個月以上的則只有13個。

Niakan 等人的研究或將成為首個獲國家批准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但並不是首個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早在去年4月,中國中山大學黃軍就副教授就已使用 CRISPR-Cas9 技術修飾了人類三原核受精卵(不能正常發育的受精卵),並發表了全球第一篇關於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論文。

黃軍就的研究一度引發激烈討論;去年12月,來自各國的基因科學家還在美國華盛頓召開峰會,專門討論了基因編輯可能帶來的安全、法律及倫理問題。

峰會會後發表的聲明指出,對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存在重大問題,包括改變後的基因將被引入人類種群,對社會乃至整個國家造成影響;若只有特定人群可進行基因優化,將引發社會不平等問題;用基因編輯技術主觀改變人類進化進程,也將產生倫理問題。

但聲明也指出,對基因編輯技術的深入研究仍有必要,建議相關研究遵守法律和倫理規範,若研究對人類胚胎或生殖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則被編輯過的胚胎或生殖細胞不得用於妊娠。

愛丁堡大學研究人員 Sarah Chan 表示,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涉及太多敏感問題,英國人類生育與胚胎學管理局在批准研究前也進行了謹慎考慮。她認為,應對監管系統抱有信心,相信科學發展會於社會利益保持一致。

256
受精後7天后,受精卵將從單個細胞發育成最多可包含256個細胞的胚胞。

聲音

英國人類生育與胚胎學管理局批准Niakan研究的決定不僅會鼓勵本國的研究者進行類似研究,也會給其他國家的研究者帶來信心。

Francis Crick 研究所生物學家 Robin Lovell-Badge

相關研究會引發生殖細胞基因編輯能否進行臨床應用的爭論,即便研究本身不是為了臨床應用,它也可能顯示出臨床應用的潛在風險。

日本北海道大學生物倫理學家 Tetsuya Ishii

進行任何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的臨床應用是不負責任的,除非在適當地理解並平衡風險、潛在利益以及替代方案的基礎上,相關的安全和效率問題得以解決;取得有關擬定臨床應用的適當性的廣泛社會共識。

基因峰會聲明

基因編輯技術

基因編輯技術指能夠讓人類對目標基因進行「編輯」,實現對特定 DNA 片段的切除、加入等。CRISPR/Cas9 是繼「鋅指核酸內切酶(ZFN)」、「類轉錄激活因子效應物核酸酶(TALEN)」之後出現的第三代「基因組定點編輯技術」。與前兩代技術相比,其成本低、製作簡便、快捷高效的優點,讓它迅速風靡於世界各地的實驗室,成為科研、醫療等領域的有效工具。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NatureBBCCrick賽先生(微信公眾號)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