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8日,網球四大滿貫賽事之一的澳洲網球公開賽正式開打。就在同一天,BBC 公布調查報導指,在有證據顯示多個國際網球大賽中都存在球員打假球的現象,包括四大滿貫中的温布頓網球錦標賽。
網球界四大官方組織國際職業網球協會(ATP)、世界女子職業網球協會(WTA)、國際網球總會(ITF)及BBC報導中提及的網球廉潔部門 (The Tennis Integrity Unit)一致發表聲明否認打假球現象。但 BBC 稱其手中握有涉打假球的球員名單。
在澳洲網球公開賽的第一天,人們討論最多的卻不是比賽結果和灼熱的天氣,而是網球世界的黑暗假球。
所謂打假球,是指收受金錢,並和參與賭球的一方串謀,按照對方「猜對」的比賽結果去打比賽,以便讓對方在賭局中勝出。BBC 報導指,在過去10年中,曾進入全球排名前50位的16名選手都曾經被多次懷疑打假球。BBC 和 Buzzfeed 獲得的資料顯示,在俄羅斯、意大利北部和西西里的多個賭博集團,在多場比賽中盈利了數十萬英鎊,調查人員懷疑參與這些比賽的球員涉嫌打假球。
BBC 沒有公布球員名單,性別、年齡、國籍及排名等信息也都未有透露,但指出其中有多人曾經獲得大滿貫賽事的雙打比賽冠軍,且有多人已經多次被懷疑,但至今仍在參加網球界的國際大賽。BBC 取得的資料主要來自網球廉潔部門 (The Tennis Integrity Unit,簡稱 TIU)內部。BBC 指,該機構一開始調查的是俄羅斯球員尼古萊·迪維丹高(Nikolay Davydenko)和阿根廷選手阿古洛(Martin Vassallo Arguello)的一場比賽,但後來證實二人並沒有打假球。
報導續指,2008年,TIU 的一份報告顯示有28名球員涉打假球,但進一步的調查遲遲都沒有展開。2009年,網球界出台了一個新的反貪守則,但 TIU 諮詢了法律意見之後,還是沒有將此前接報的假球案調查下去,反而不了了之。此後的幾年,TIU 又多次收到線報,指證這28人中有三分之一的球員打假球,但並沒有任何球員受到處罰。
曾經參與2007年 TIU 調查的 Mark Phillips 對 BBC 說,大約有10名球員有打假球的最高嫌疑,「他們是問題的根源所在」。他沒有透露更多關於調查的內容,但指「證據非常可靠」。
事件中心 TIU 的負責人 Chris Kermode 否認隱瞞涉假球案件,並表示所有相關事件已經被徹底地調查過,「TIU 對與賭球相關的腐敗行徑採取零容忍的態度」。不過他同時也指,由於 BBC 和 Buzzfeed 的報導主要指向一些約10年前的賽事,他們會調查是否有新的線索。
聲音
TIU 所收到的所有可信的調查信息,都由富有經驗的前司法部門調查員進行過分析和評估。
TIU 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去調查,是很值得質疑的問題。而使事件發展至今的另一個可能原因在於,來自體育界四大管理機構(編者註:ATP、WTA、Grand Slam Board、ITF)的代表能決定 TIU 所收集的證據是否足以舉行一個獨立的公開聽證會,而這是不對的。
這篇報導發出的時間當然對我們的賽事有不好的影響,不過最重要的是,我們的賽事拒絕任何形式的網球腐敗。
温布頓網球錦標賽
2017 年 7 月,端傳媒啟動了對深度內容付費的會員機制。在此之前刊發的深度原創報導,都會免費開放,也期待你付費支持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