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銅鑼灣書店

陳七:廉價理性

香港近年出現一類似是而非之說,叫做「理性」。這種「理性」多出自親建制陣營,社會出現巨大矛盾或衝突,「理性」就會叫得大響。

刊登於 2016-01-12

#銅鑼灣書店#香港

2016年1月9日,支聯會及多個泛民黨發起遊行,要求有關當局立即釋放在港失蹤的銅鑼灣書店東主李波和書店其餘4人。 攝:Anthony Kwan/端傳媒
2016年1月9日,支聯會及多個泛民黨發起遊行,要求有關當局立即釋放在港失蹤的銅鑼灣書店東主李波和書店其餘4人。

香港近年出現一類似是而非之說,叫做「理性」。這種「理性」多出自親建制陣營,社會出現巨大矛盾或衝突,「理性」就會叫得大響。銅鑼灣書店五個職員失蹤,有人質疑為何突然消失人海,其中一名失蹤者自報平安,傳真信件頗感詭異,繁簡體字相雜,港人眉精眼企,覺得稀奇古怪,6000人上街遊行足以說明一切。中國當局至今並無恰當解說,出來講及此事的官員欲言又止,平日談外交內政句句有力,今次失蹤事件似有說不出的苦況。

「理性」便在這時登場,包括「不要無事生非」、「不要妄自猜測」、「傳媒不應炒作」,甚至更稱或涉「國家機密」等等。筆者一直覺得,五人連環失蹤,中間牽涉的絕非小事,甚至不可能因為一本書而出事,至於是因為兩本書抑或更多本書,或者不僅是書籍而是其他,要五人重獲自由才能說清。加上過往有證據稱大陸有人來港秘密綁走港人偵訊,港人有類似質疑並不為奇。可是「理性」一方提出上述講法,總之是不能夠質疑,只要有質疑便是「炒作」、「搞事」。

表面「平衡」,實際放下編輯專業判斷

本來,意見兩廂,各有說法在言論自由社會不足為奇,不過這些「理性」難以服眾是水平差勁,卻在媒體佔得一席空間;表面各有所表,細讀之下,這些與民間意逕庭的言論不值一哂。這可謂近年港媒特點,數以十萬人上街遊行,電視新聞採訪播報,用不短的時間長度報道旁邊幾十人的反遊行活動。偶一為之,觀眾不覺,但次次都如是,就會感到奇怪,為何獨鍾這三幾十人。有人說這是平衡報道,各打五十大板。這一情況蔓延迅速,表面「平衡」,實際是「平均」,美其名「中立客觀」,乃是放下編輯專業判斷,打開門讓良莠不齊者得以面世,以證報道言論不偏頗,讀者則會懷疑是「沒有偏向泛民」的交心。到有立法會議員根據不知何方而來的群組稱失蹤者「洗頭艇」也有傳媒照播照刊,巿民不會感到奇怪,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示以「理性中立客觀」,受眾如何反應是以後的事。

這些言論閱之眼火爆由於皆是同一調調,有的連基本事實沒弄清就洋洋灑灑千言萬語,有談到美國對台灣售賣武器,作者連美國《台灣關係法》是以國內法形式立案亦不知;講中國航空母艦發展,母艦戰鬥群基本知識付之厥如;銅鑼灣書店事件則祭出「切勿炒作」嚇唬傳媒,這些人斤両如何,港人應心中有數。不過,這次失蹤事件的亂撐風險系統不低,立法會建制派議員閉嘴不作反應,應該是怕一旦「講大」就不知如何補救;但也有人難以自制,那位立法會議員不能排除是其中之一,案件再拖,其中之二相信很快會出現。

(陳七,居於深山處江湖之遠,唯靠網絡世界明瞭是非黑白)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