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7日晚,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發布文章《香港銅鑼灣書店老闆桂敏海「失蹤」事件調查》,稱巨流傳媒的股東之一、擁有瑞典國籍的桂敏海(此前媒體報導時用名「桂民海」),曾因醉駕致人死亡,並在服緩刑期間偷渡出境,但11年來一直良心不安,終於在去年10月時回國自首,並引述桂敏海的話稱「回國投案自首是我個人自願的選擇,和任何人無關……不希望任何個人和機構介入或者干預我回國的事情,甚至進行惡意炒作。」
幾乎在新華社發布文章的同一時間,中國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欄目也在17日晚播放了桂敏海的「認罪」片段。
之後不久,星島頭條網也在17日晚報導,稱李波的妻子蔡嘉蘋又收到一封「家書」,李波在信中稱「自願回到內地配合調查工作以來進展順利」,又指最近才了解桂敏海「歷史很複雜,且涉及其他犯罪」、「在品德上是個極其要不得的人」,更稱自己是被其所累,並表示「會保留對那些不負責的傳媒和個人起訴的權利」。
我雖然有瑞典國籍,但是我真切地感到我還是一個中國人,我的根還是在中國。所以我希望瑞典方面能夠尊重我個人的選擇,尊重我的權利和隱私,讓我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
新華社的報導稱,桂敏海於1964年5月出生,1996年取得瑞典國籍。2003年12月8日,他酒後駕車送朋友回家,在路經寧波某高校時將一名橫過馬路的在校女大學生撞倒致其死亡,後於2004年8月因交通肇事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兩年,緩刑兩年。
報導稱,桂敏海由於擔心「在國內實在沒法發展下去了」,於2004年11月服緩刑期間,「按照精心設計的計劃,冒用他人的身份證,以出境旅遊的名義偷越國邊境,輾轉多國,一直潛逃在外」。
報導又稱,畏罪潛逃後,桂敏海「長期受到心理折磨,整日做噩夢,引發高血壓、心臟病,痛苦不堪」。2015年6月,他由於父親去世不在身邊,失去見父親最後一面的機會,而促使他真正反省,並於2015年10月回到中國,向公安機關自首。報導還稱,桂敏海自首後寫下多份悔過書。
報導最後還稱,桂敏海還涉嫌其他犯罪,相關涉案人員正在配合調查,案件也在進一步偵辦中。但相關報導並未提到與桂敏海同時失蹤的呂波、張志平與林榮基,以及於去年12月31日失蹤的李波4人的情況。
但對於關於新華社所提到的致命車禍事件,目前身在德國的桂民海夫人在接受端傳媒記者電話採訪時,稱自己「什麼都不知道」,「從來沒參與過丈夫的事情,所以無法評論」。她說,自己從去年11月後就再沒有丈夫的消息,也沒有任何官方聯絡她提及丈夫的情況,「現在有誰能告訴我丈夫最新的確切情況呢?」
而與桂民海相識30年的出版人孟浪在看到新華社的報導後則表示:「這一切都是單方面的消息,為什麼阿海失蹤了快3個月了,都是現在才有消息?」
1月10日更新:銅鑼灣書店事件:數千人遊行促釋放李波 美國稱對事件「感到不安」

香港銅鑼灣書店股東失蹤事件又有新的進展。香港星島日報1月10日發布消息,稱李波妻子蔡嘉蘋於9日收到李波發來的一段視頻和一封傳真,在視頻中李波表示,回內地是「個人行為,與他人無關」,呼籲公眾「尊重我的選擇和私隱,不要再在這件事上做文章」,並稱對要求釋放他本人和巨流傳媒其他四名股東的遊行感到「困惑和不解」。
10日下午,香港支聯會及泛民多個團體舉行了主題為「抗議政治綁架、捍衞一國兩制」的遊行,要求中國當局立即釋放李波等5人。遊行隊伍先在香港政府總部外集合,約在兩小時後抵達中聯辦。支聯會副主席蔡耀昌在遊行前回應此次李波「報平安」,稱視頻中李波所說言論未必出於自願,擔憂他目前人身自由仍遭到限制。
大會表示,此次遊行約有6000人參與。有參與遊行人士用紅繩把自己捆綁,並用紅色膠紙將口封上,寓意遭到綁架。也有參與遊行的市民表示,事件反映內地執法部門漠視法治,使「一國兩制」受到威脅,擔心如果現在不站出來表態,以後隨時有可能「被消失」。
港府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也促請有關方面盡快向外界交代事件,又寄望警方盡快查清事件的來龍去脈,向公眾交代,以令民眾不要有誤解。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也在10日早晨出席一個電視節目時表示,事件已經引起多方猜測,特區政府及中央政府應予重視並將真相公諸如世,如果只是拖延會引發更多無根據的猜測。
此外,繼英國和歐盟後,美國也對連串失蹤事件表達關注。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約翰·科比(John Kirby)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美方和港人一樣密切關注事件,並對此「感到不安」。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隨後,美國在書店案中「根本沒有角色」。
1月8日報導:銅鑼灣書店事件引發外交角力,歐盟「極度擔憂」促依法調查

香港銅鑼灣書店及其母公司巨流傳媒5名股東和職員陸續失蹤後,歐盟於1月7日發表聲明,指有關五人下落的信息仍然匱乏,情況令人「極度擔憂」(extremely worrying),呼籲泰國、中國和香港的相關部門遵循法治,調查並澄清失蹤案的情況。聲明還引述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的話稱,中國內地的執法部門來到香港執法,是違反《基本法》並和「一國兩制」原則相抵觸。
歐盟表示,失蹤的五人中有兩名是歐盟成員國的公民。其中巨流傳媒股東、去年10月起在泰國失蹤的桂民海是瑞典國民,另一名股東(股份以其妻子蔡嘉蘋名義持有)李波是英國國民。
由於李波持有英籍護照,失蹤案還引發了中英之間的外交角力。事件發生時適逢英國外相夏文達(Philip Hammond)來華訪問。他於1月5日與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共同召開新聞發布會,確認李波持有英籍護照,並稱英方已要求香港與中國內地當局協助探查李波的下落和處境。他在1月6日結束行程前又再度表態,稱如果外界猜測的最壞的情況發生,將是對「一國兩制」原則、《基本法》、《中英聯合聲明》的「極嚴重的違背」(egregious breach),意味着「全部事物都崩塌了」(whole thing had collapsed)
而中國方面,外交部長王毅在5日的記者會回應稱,根據香港《基本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他(李波)首先還是中國公民」,並強調中國中央政府對香港的政策沒有任何變化,將繼續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
根據《基本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凡是具有中國血統的香港居民,本人出生在中國領土(含香港)的人,以及其他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規定的、具有中國國籍的條件者,都是中國的公民。
王毅「首先還是中國公民」言論立即引起爭論,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指出,不少港人都同時持有外國公民身份,若持有外國護照的港人仍是中國公民,則會引發另一個最關鍵的問題——中國法律在什麼情況下會適用於他們?而「李波事件」引起的憂慮,是港人在香港所作的行為,即使按香港的法律是合法的,但如果那行為按中國刑法是違法的,他們仍有可能要因此承擔法律責任。
香港警察對失蹤案的調查仍在繼續,並於1月7日將行動升級,派出港島總區刑事偵查隊探員及機動部隊(PTU)軍裝人員共約30人,前往李波最後現身的柴灣貨倉康民工業中心及柴灣港鐵站查問市民。
此外,李波「平安信」收信人、據媒體證實為銅鑼灣書店最新負責人的「陳先生」亦於7日現身,與多名探員進入書店調查,警方隨後帶走一些文件。但截至1月8日,內地公安部門仍未回覆香港警方的查詢。
聲音
正如香港特首梁振英提醒我們,這正是「一國兩制」的重要部分。我們希望無論李先生身在何方,要是他被起訴任何罪名,這些罪名的審判會在香港進行。
在他本人和他的家屬,以及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還沒有作出表態之前,我看各方沒有必要做各種各樣的無謂的猜測。
不單是香港的傳媒,還有國際的傳媒都非常關注這事情,所以,我覺得,對這次這樣處理這件事情的一些中央的,或者是地方的官員產生了很大的政治壓力。
銅鑼灣書店人員失蹤事件
2017 年 7 月,端傳媒啟動了對深度內容付費的會員機制。在此之前刊發的深度原創報導,都會免費開放,也期待你付費支持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