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動態
1月11日晚,深圳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局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深圳公安已經對e租寶網絡金融平台及其關聯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立案偵查,目前正在積極開展調查取證、固定證據和追贓挽損工作。
另據美國之音等媒體報導,中國多個省市的「e租寶」受害者,於1月10日前往北京國家信訪局上訪,其中部分人士被警方帶走。
對於案件此次被深圳警方定性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而非此前盛傳的「集資詐騙」,上海傑賽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表示,根據中國《刑法》,两个罪名的區別在於行為人是否有主觀詐騙、轉移、揮霍資金的初衷和動機,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構成要件中要求行為人有還款意願,而集資詐騙罪中的行為人則沒有;從量刑上來看,後者面臨的刑罰會遠重於前者。
因此,有投資者擔憂是否意味着「e租寶」相關人員會只會受到較輕的處罰。對此,廣東聯建律師事務所曹軍認為,雖然深圳警方目前是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立案,但如果發現相關行為人有轉移款項或揮霍等詐騙行為,案件會被轉為集資詐騙處理,案件也有可能出現同時存在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兩個罪名並存的情況。
2015年12月17日報導:一年吸金700億的理財平台「e租寶」被查
憑藉鋪天蓋地的廣告、「一元起投」的低門檻與高收益率的許諾,2014年成立的P2P融資平台「e租寶」在短短一年內用戶規模已經接近90萬人,累計交易量更高達745.68億元。不過,投資者們恐怕連本金都很難拿回了。
12月16日,廣東、北京、江蘇、上海等地的公安部門均在官方微博發布公告,稱已對「e租寶」網絡金融平台及其關聯公司立案偵查,並已查封、凍結、扣押涉案資産,及對犯罪嫌疑人採取强制措施。
12月3日晚間,自媒體「金融視界」率先公布「e租寶」被深圳警方調查的消息。由於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e租寶」深圳分公司40餘人被警方帶走;12月8日,北京、上海等多地「e租寶」辦公室被查,「e租寶」的網站也於當晚7點關閉;12月9日,33歲的「e租寶」實際控制人、鈺誠集團董事長丁寧被警方控制。
關於「e租寶」的風險準備金帳戶,中信銀行12月10日證實,其在該行開設一般帳戶餘額為零,而其關聯方安徽鈺誠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在中信總行營業部開設10.7億元的風險備用金餘額,已於12月8日晚已被公安機關遠程凍結。
這個時代的特點是什麼呢?是顛覆,是行動,是速度。
P2P中介網貸之家12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10月,「e租寶」共計發布了649個借款標,涉及309個借款公司,平均每個借款公司2.1個借款標。這些企業中,有292家在借款前出現過注册資本變更。變更前,這些企業的平均註冊資本為154萬元,變更後達到2714萬元。此外,上述借款企業中有302家借款前曾發生法定代表人變更,佔比高達97.7%。變更後,有32人在兩家以上企業中擔任法定代表人,即一人控制兩到三家公司。
事實上,今年6月就有投資者質疑「e租寶」存在自融、自己擔保的情况,而且資金沒有托管、涉嫌資金池,項目披露也不夠清晰。有業內人士稱,「看不懂」是P2P行業對這間公司的普遍評價。
「e租寶」是鈺誠集團旗下的子公司,成立於2014年2月25日,註冊資本金1億元。其創辦人丁寧17歲時接手家族生意,隨後將一間生產鐵路鉛封的小工廠發展為涵蓋五金、貿易、融資租賃等多個產業的集團。
由於次貸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2012年,丁寧轉而成立安徽鈺誠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他曾多次表示,「民間資金流入實體工業生産中,這是大勢所趨。」2013年支付寶推出的「餘額寶」大獲成功後,丁寧效法其創辦了「e租寶」。
根據「e租寶」公布的數據,2015年6月底,「e租寶」成交額累計80億元,而到了12月3日,這一數字已達到驚人的740億元,不到半年時間,成交量增長9倍以上。
「e租寶」在短時間內快速擴張,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大規模投放的廣告。今年4月,「e租寶」還曾登上央視《新聞聯播》開播前約20秒的黃金廣告檔。據媒體報導,「e租寶」在央視投放的廣告費達3102萬元,北京衛視、江蘇衛視、東方衛視、天津衛視等地方衛視投放的廣告總額則達到9915萬元。此外,「e租寶」在湖南衛視、浙江衛視、安徽衛視和河北衛視同樣投放了廣告,預計平均投放額過千萬元。
在丁寧被警方控制後,央視已在網站刪除專訪丁寧的「創客」節目。12月14日,大批「e租寶」投資者聚集在中央電視台總部,抗議央視廣告誤導投資者。
聲音
不光是投資者心存疑慮,整個行業都看不懂,只能說「e租寶」的發展,屬於超常規現象。
中央台中央一、中央二、中央十三不都有他們「e租寶」的廣告麼?中國大陸來講就是央視是最權威的,他敢播的廣告,播完了還說是有問題的,我認爲大家肯定心情不是特別好。
「e租寶」被查以及後續,我的判斷是,短期利空,長期利好,這些賭客出局後,市場會受到一些影響,但是後面一些好的企業和良心企業,會逐漸浮現出來,互聯網金融革命依然是有非常美好的未來。
P2P網絡借貸平台
2017 年 7 月,端傳媒啟動了對深度內容付費的會員機制。在此之前刊發的深度原創報導,都會免費開放,也期待你付費支持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