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中國政法大學聘鄧亞萍為「兼職教授」惹爭議

刊登於 2015-12-08

12月2日,鄧亞萍作為歐美同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副會長,在中國政法大學做主題為《報效祖國 成就夢想》的專題報告。攝 : 中國政法大學新聞網
12月2日,鄧亞萍作為歐美同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副會長,在中國政法大學做主題為《報效祖國 成就夢想》的專題報告。

近日,中國政法大學新聞中心在報導中國乒乓球奧運冠軍鄧亞萍出席留學生聯誼會的新聞中提到,「會議結束後舉行了鄧亞萍受聘我校兼職教授儀式」,引起熱議。不少網友質疑,沒有法學背景的鄧亞萍是否有資格出任政法大學的「兼職教授」,要求公開鄧亞萍的具體職務。也有學生批評學校決策缺乏透明度,盲目引名人入校。

中國政法大學12月6日回應稱,聘請鄧亞萍是為了提升學校乒乓球運動隊成績;聘用過程由學校體育教學部向校方提出申請,再由人事處根據《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聘任規定》的條件和程序通過該申請,均符合規定。

學校不能罔顧學科建設發展規律,通過拓寬交際資源的辦法盲目引入名人來校任職,一方面給本身緊俏的教學資源造成壓力,另一方面敗壞學校的學術風氣,不利於學科建設和學校發展。

中國政法大學學生徐恆

鄧亞萍原為中國女子乒乓球隊運動員,曾在1992年及1996年兩屆奧運會分別獲得乒乓球女子單打及雙打冠軍。1997年起,她先後取得清華大學外語系英語學士學位、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碩士學位、劍橋大學基督學院土地經濟學博士學位,並於2010年起出任人民日報社副祕書長、人民網旗下「人民搜索」(後更名為「即刻搜索」)總經理。

消息傳出後,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學生徐恆發表公開信,要求學校公開聘任兼職教授的相關政策辦法、聘任鄧亞萍的決策過程,以及鄧亞萍上任後的具體工作。他認為,鄧亞萍的求學和任職經歷無法反映對兼職教授的要求,因此要求學校説明聘用理由。

該校多名教授也紛紛出面批評。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教授方流芳表示,大學應把體育訓練項目外包給教練,而不是把教練變成教授。另一名教授楊玉聖更以「潔身自好」為由,稱要逃離這所「中國法學教育最高學府」。

媒體人「石扉客」則認為,鄧亞萍在體育領域有傑出成就,亦擁有劍橋博士學位,並非沒有資格獲聘大學教授;公眾之所以不滿,是懷疑她的任職程序與專業對接有不恰當的地方,以及她此前的不當言論及「壞賬」問題。

據媒體報導,鄧亞萍曾於2010年稱《人民日報》62年來沒有出過假新聞,引起輿論譁然。另有傳言稱,鄧亞萍任職「即刻搜索」期間「敗光20億人民幣」,被批不懂市場;鄧亞萍則回應稱,「公道自在人心,謠言終會破滅」。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朱巍認為,聘請鄧亞萍雖然與法學研究不直接相關,但有利於學校拓展社會資源;之所以引起社會爭議,是學校在公布時沒有明確其工作內容,令公眾產生「體育老師教法律」的誤解。

但他也指出,社會上確實存在濫聘兼職教授、兼職研究員的情況;因此高校應建立機制,明確並公開聘任的程序及條件,在避免社會誤解的同時保護自身聲譽。

18
鄧亞萍曾獲得18個世界乒乓球冠軍,包括4個奧運冠軍。

聲音

大學如果從自身的辦學要求出發,去聘請社會機構或其他學術機構的著名學者或專家,作為兼職教授進行相應的教育教學和學術研究,這是允許的。因為大學自身辦學條件有限,這是利用社會資源,開放辦學。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

政法大學聘請鄧亞萍做兼職教授反映出近年來有些高等院校追求名人效應的現象……現實來看,在有些高校管理層存在着領導素質差、對待學術缺乏嚴肅的情況,這種現象影響了我們國家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高校管理層應該提高對學術的敬重。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

一些高校聘任兼職教授的制度,本身折射出很多的行政化因素。例如中國政法大學聘請鄧亞萍的決定最終是由人事處審核通過。缺乏學術機構的中立性審查,便很難保障受聘者的學術水平和教學科研資質,而這也恰恰反映出當前大學自治的困境。

京華時報特約評論員兵臨

鄧亞萍

鄧亞萍,1973年2月6日生於河南鄭州,5歲時開始打乒乓球,1988年正式進入國家隊。1989年,年僅16歲的鄧亞萍首次參加世乒賽就奪得女雙冠軍。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鄧亞萍作為中國隊的絕對主力,奪得女子單、雙打兩枚金牌,並於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複製了四年前的奇跡,成為中國奧運歷史上第一個奪得四枚奧運金牌的人。1997年,鄧亞萍成為國際奧委會道德委員會的一名代表,2003年入選國際乒聯名人堂。2009年4月,鄧亞萍就任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2010年10月,鄧亞萍出任人民日報社副祕書長、「人民搜索」總經理。「人民搜索」由人民日報社和人民網合資組建,2011年6月更名為「即刻搜索」。2013年,「即刻搜索」多項業務陸續停止運作,鄧亞萍離職。「即刻搜索」後又於2014年3月與盤古搜索合併為「中國搜索」,股東包括人民日報社、新華通訊社、中央電視台、光明日報社、經濟日報社、中國日報社、中國新聞社等。 (資料來自百度百科、維基百科)

來源:新京報文匯報中央社蘋果日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