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港人置業調查:雖看跌樓市卻仍無力「上車」

刊登於 2015-12-04

調查顯示,高達58%的無樓人士認為未來10年都買樓無望。攝:羅國輝/端傳媒
調查顯示,高達58%的無樓人士認為未來10年都買樓無望。

花旗銀行(香港)於12月3日公布「2015香港市民置業意向調查」第三季調查結果,顯示香港無樓人士中,高達58%的受訪者認為未來10年買樓無望,創下自2012年有調查以來新高。而港人對樓市的預測也發生了急劇轉變,看跌未來两年樓價的受訪者比例六個季度以來首次超過看漲比例;而有74%受訪者認為現在不是置業時機,僅3%受訪者認為要買樓。

這項調查是由花旗銀行委託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進行,每季度以電話形式訪問500名21歲至60歲香港市民。

今次調查最令其感到詫異的,是市民於過去兩季對後市心態轉變之快。

花旗銀行環球個人銀行服務零售銀行業務主管林智剛

花旗銀行環球個人銀行服務零售銀行業務主管林智剛表示,此次調查以400萬樓價的屋宇作為分水嶺。受訪者中認為可以用400萬或以下港幣購置業的比例由2012年的81%,下降到今年第三季度的55%;而認為置業需要400萬港幣以上的,則由2012年的19%上升到45%。分析認為,這反映在香港樓價急升的情況下,400萬港元的樓已不再是「窮人恩物」。

面對高昂樓價,逾七成受訪者希望樓價在未來1年內下跌。連已買樓的受訪者中,也有65%希望樓價下跌,相信是因為樓價太高難以換樓。

樓價高企也讓年輕人買樓需要父母幫助。累積調查發現,過去5年已有6%(約6.3萬人)父母幫子女買樓,資助金額中位數為35萬港幣;此次調查中也有72%受訪父母願為子女首次置業提供幫助,其中10%的父母更願意出資100萬港幣以上。

另一方面,港人對樓市的看法在第三季發生了逆轉。認為樓價會在未來2年下跌的受訪者比例從第二季的29%上升至第三季的52%,認為會上升的比例則從52%跌至30%。林智剛分析稱,除了美聯儲可能會在12月中加息的消息外,世界經濟狀況、內地經濟轉變、近年來樓價長升等因素,都令市民對樓市的看法轉趨保守。

林智剛認為,香港樓市需求仍在,經估算后約有8.2萬個潛在買家,對明年樓市有一定的支持作用。他預測,樓價將在今年9月中至明年第1季下跌7%,之後可能輕微回升3%,仍以平穩居多。

但香港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指出,近幾個月二手樓價已經回落,相信是政府「辣招」令買賣膠著,出現「有價無市」的情況。他大膽預測,明年上半年的樓價可能比今年年中下降約20%。

18
沒有物業的受訪者中,認為未來10年有可能買樓的只有18%。

聲音

息口上升將加重業主的供樓負擔,置業者自然會留意息口變化,但預測美國加息速度緩慢,或至2018年才加息2厘。

花旗銀行環球個人銀行服務零售銀行業務主管林智剛

隨著供應陸續增加,加上預期美國很快加息,市場已出現削價成交,這些都反映在今次的樓價指數(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的10月最新私人住宅樓價指數,按月下跌1.1%)。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

同事月入6萬至8萬元,但買樓都好吃力,不過,買樓是很多人願望,買樓好過租樓。

從事醫護業的周先生對《蘋果日報》說

香港政府平抑樓價的「辣招」

2012年10月27日起,香港特區政府徵收「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限制非香港永久居民購買住宅物業。2013年2月22日,香港特區政府全面提升印花稅,二套房買家買200萬港元以上物業按成交價的8.5%繳納印花稅,較之前的4.25%翻了一番。2015年收緊房貸比例,低於600萬港元的物業最高房貸原可達七成,調整后統一下調至六成;加強對收入審查的要求,購買第二套自用住宅物業時,供款與收入的比例上限由原來最高五成調低至四成。(資料來自大公報)

來源:文匯報蘋果日報南早中文網香港電台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