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0日,香港特首梁振英宣布創新及科技局(以下簡稱創科局)正式成立。中國國務院在梁振英的提名建議下,任命現年60歲的楊偉雄為創科局首任局長。
楊偉雄於20日早上會見記者,表示會全力以赴用創新科技支持社會發展和改善市民生活,又稱創科局將支持香港成為大陸與國際在創新科技領域的「超級聯繫人」。他還公布了9項創科局工作重點,包括:
- 推行香港與世界最頂尖科研機構合作機會;
- 推動智能生產,研究開拓以香港為基地的工業;
- 鼓勵私營機構投資創新科技,開設初創企業;
- 研究智慧城市(Smart City);
- 建立Wi-Fi 城市;
- 以創新科技解決社會問題,包括服務長者及弱勢社群;
- 向外推廣本地創科產品;
- 建立人才庫,鼓勵青年人加入創科行業;
- 檢視各創科機構的重點及相互配合。
香港絕對有條件走創新科技的道路,因本港是國際貿易及金融中心,有優良法例、制度及獨立司法,也有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一國兩制優勢、先進基建,又有世界級的大學、專家及科研人才……創科局會在『十三五』規劃下,成為創新及科技領域的『超級聯繫人』。
創科局成立一波三折。早在2012年6月,時為候任行政長官的梁振英為了趕在7月1日上任前落實重組政府架構理念,在立法會繞過其他法案提出成立創科局動議,遭泛民主派議員反對,認為他不尊重立法會議事程序,動議最終遭到否決。
2014年10月,立法會通過政府提出開設創科局的決議案。在2015年1月的立法會財委會中,政府抽起起4項財委會撥款申請,讓創科局撥款申請可獲優先處理,此舉引發泛民議員不滿,發動「拉布」拖延,最終導致創科局決議案因超過時限而失效。
梁振英隨後於2015年3月對楊偉雄作出並不受薪的「三料任命」,包括首創的行政長官創新及科技顧問、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及創新及科技諮詢委員會主席。
2015年6月3日,立法會再次通過成立創科局決議;11月6日,在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在主席陳健波強行「剪布」之下,一連通過兩項創科局撥款申請,創科局最終得以成立。
阿里巴巴、麻省理工相繼瞄準香港創科
就在香港正式成立創科局之際,大陸電商巨頭阿里巴巴於11月19日宣布,在香港、台灣同步啟動兩項「創業者基金」。其中,香港創業者基金為10億港元,旨在為合資格的香港創業者提供初創、成長及擴展的資金與指導,並透過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市場及雲計算、大數據及物流等其他平台幫助這些創業企業發展業務。
基金也計劃為香港大專院校畢業生提供200個實習機會,接受2016年的畢業生申請,實習期預定從明年夏天開始,一般為期6到12個月。
集團對培養創業家精神充滿熱誠,希望透過基金提供的資源,進一步推動香港的創新和創業精神。
早在11月9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MIT)已宣布,將在明年夏天在香港成立以創新為主題的海外研究中心,屬香港首個創新中心,也是 MIT 繼智利、日本東京及新加坡,第4個海外研究中心。據初步計劃,中心將佔地5000平方呎,將配備一些發明或孵化產品原型的工具及設備。
本身畢業於MIT的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15日在網誌形容消息是對香港學術界及商界的喜訊,「相信創新中心成立之後,能在香港與美國之間建立一道『創新之橋』」。梁振英則於10日表示,今年5月曾聯同還未正式上任的創科局局長楊偉雄到訪MIT,商討加強創新科技領域的合作。
聲音
楊偉雄在創新及科技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具國際視野,自今年3月開始擔任行政長官創新及科技顧問和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就如何善用「一國」及「兩制」雙重優勢,及強化「官產學研」的結合,向他和特區政府提供不少有建設性的意見,並積極與立法會議員和業界保持密切溝通,協助推動創新及科技局的成立。
創科局的工作重點較側重研發,政府應改善資訊科技人力資源架構,發揮帶頭作用,協助業界發展……希望創科局為科技產業發展拆牆鬆綁,令創新業務可以在香港推行。
期望新成立的創科局扮演提倡、協作及促進的角色,目標是以創新及科技產業帶領香港再工業化。
楊偉雄
2017 年 7 月,端傳媒啟動了對深度內容付費的會員機制。在此之前刊發的深度原創報導,都會免費開放,也期待你付費支持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