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董建華智庫建議香港公屋可租可買

刊登於 2015-11-10

團結香港基金建議香港政府推出「補貼置業計劃」。圖為香港居屋錦豐苑。攝:Billy H.C. Kwok/端傳媒
團結香港基金建議香港政府推出「補貼置業計劃」。圖為香港居屋錦豐苑。

由香港前特首董建華牽頭成立的智庫「團結香港基金」,在成立一週年後終於在11月9日推出首份研究報告,針對香港的土地與房屋問題,建議政府推出「補貼置業計劃」,放開目前香港公共房屋買賣的限制,讓以後新建的公屋和居屋全部都可租可賣,而合資格的購買者可以用最低5折市價優惠買房,最終達到讓八成港人擁有自置居所的目標。

地盡其闢、百堵皆興、屋盡其利、萬家受惠。

團結香港基金的報告主題

目前香港的公營房屋中,居屋買賣的折扣通常為市價七折,合資格者要遞交「綠表」或「白表」慢慢輪候。在買到居屋後,住滿五年才可以自由買賣,而且要先向房屋署補地價。現行的地價計算方法是將買入時的折扣化為現在的市場價值,而香港樓價持續上漲,也令補地價變得高昂。

報告指,目前香港的公共房屋政策「未能切合住戶需要,經濟效益低」,而地價的評估會隨着樓市「水漲船高」,造成「公屋、居屋和私人市場割裂」,影響房屋市場的流轉效率。報告統計,香港現有的44萬個居屋及租置公屋單位中,分別只有22%及1%補了地價,從而認為現行政策缺乏支持。

針對上述問題,報告提出了「補貼置業計劃」。在該計劃下,所有新建的公營房屋都可租可買,讓居民在入住之初就以最終的「置業」為目標,政府提供高比例的擔保,讓居民的首付盡量降到最低。至於補地價,則不再隨市場價格調整,買入時是多少市價,賣出時也依此標準,固定不變。

報告認為這些措施能夠促進公營房屋在自由市場流轉,讓香港八成住戶以擁有自己的物業,政府也可以收回成本。但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在11月10日回應,稱公營房屋中,公屋和居屋的對象不同,現有的房屋階梯能夠幫助不同組別的市民,所以不接納建議。

但報告內容引起香港社會討論。有輪候公屋多年的市民擔心,如果實施該政策可能輪候時間會變得更長。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則指,人人都有自己的房屋確實能促進社會穩定,但在該計劃中得益更多的可能是買家,而現在已買居屋的人也可能不滿。香港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則指該計劃太「一刀切」,社會反對聲音一定很大。

此外,團結香港基金的報告還提及填海、改劃土地、發展棕地核開發郊野公園等,認為香港郊野公園佔比已很大,不應該完全排除把郊野公園的土地發展作房屋。

97000
據香港有線報導,香港政府未來5年計劃新建97000個房屋單位,但在輪候冊等候的已經多達28萬人。

聲音

未來房屋政策的目標有……減少分化、團結香港:藉着幫助有需要的市民置業,拉近有產者和無產者的差距,和諧社會,團結香港。

團結香港基金土地與房屋研究報告

當今香港時局既已如此,我認為必須通過公屋單位私有化來讓自然秩序得以恢復公信力,重踏正常運作之軌……若把公屋單位私有化視為干預,以致有損自由市場秩序,當然屬於不公義。

團結香港基金顧問、香港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

日後若公營房屋的補地價不用跟隨市價,會對樓市造成極大影響,包括私人市場的細價樓(低價樓)樓價會下調,令業主變成負資產。

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前成員關焯照

團結香港基金會

團結香港基金會(Our Hong Kong Foundation)是一個香港智庫組織。由全國政協副主席、前香港行政長官董建華於2014年牽頭成立,於同年11月10日舉行成立典禮。基金會稱要透過集結各地精英,為特區政府、公共服務機構及市民提供公共政策分析及建議。基金會還指將每星期舉行會議,希望研究如何令香港回復和諧,以及粉飾北京與香港的良好關係。其目標包括發表研究,改善香港人生活質素,範圍包括經濟、社會、政府等。基金登記地址於香港中環南豐大廈。基金會顧問包括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廠商會會長施榮懷;其他成員包括海洋公園前主席及「蘭桂坊之父」盛智文、新世界發展非執行董事紀文鳳,及前政府新聞處處長邱李賜恩等。(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明報有線新聞香港房屋署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報告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