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拆東牆補西牆?沙特因財務赤字重返債市

刊登於 2015-11-11

沙特阿拉伯迫於油價壓力,首次決定向國際債市融資,但拒絕為油價下跌而下調產量。攝:Evgeny Biyatov/RIA Novosti
沙特阿拉伯迫於油價壓力,首次決定向國際債市融資,但拒絕為油價下跌而下調產量。

迫於低油價帶來的財務壓力,沙特阿拉伯(後稱「沙特」)首次決定向國際債市融資。沙特官員表示,計劃在5年內將沙特的債務比例提高到佔 GDP 的 50%,預計今明兩年分別佔比6.7%和17.3%。

債務水平仍然非常低──開放國際債市將成為重要的融資渠道,而不是依賴從本地銀行吸收流動性。

阿布扎比商業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 Monica Malik

由於國際油價由2014年的115美元每桶跌至50美元每桶以下,而沙特的經濟嚴重依賴石油出口,過去一年間,沙特的外匯儲備已由歷史高點的7370億美元跌到今年9月的6470億美元。為了彌補財政赤字,沙特今年夏季開始發行國內債券。沙特官員表示,未來12至18個月政府可以繼續通過國內發債融資,但為給私人部門留下可用的流動性,融資渠道也需要更多元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沙特發行債券的決定表示歡迎,此前 IMF 曾呼籲沙特提升借貸比例以解決財務危機。沙特正通過限制開支、拖延付款等方式縮減開支,但業界認為,降低消費會給高度依賴政府開支的私人部門帶來負面影響。IMF 預計今年沙特非石油部門的增長為2.9%,2014年這一數字是5%。

今年10月,由於「政府並未實現大筆可持續的財政赤字削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Poor’s)將沙特的外幣信用和本幣信用評級分別由 AA- 和 A-1+ 下調到 A+ 和 A-1,並維持負面的評級展望。

由於原油產量過剩,過去一年間,國際油價已下跌50%,全球各國的油企已推遲了總規模約達2000億美元的項目。儘管全球油價下跌,主要的石油出口國俄羅斯和沙特卻都在增產。目前,俄羅斯的石油產量已達到1078萬桶的後蘇聯時代新高,沙特同樣拒絕了其他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的減產要求。

今年5月和9月,俄羅斯兩度取代沙特成為中國最大的石油進口國。為爭取客户,沙特下調了對歐洲和美國客户的原油價格,俄羅斯能源部長將沙特進入東歐市場描述為「最強勢的競爭」。

有消息稱,沙特此舉是希望在伊朗迴歸市場前確保市場佔有率。2012年以前,5%至10%的歐洲原油來自伊朗。伊朗的石油產量自今年年初以來已增加了將近20%,而歐盟即將結束針對伊朗的石油禁運。不過,一旦結束制裁,石油過剩的情況只會更嚴峻。

11月9日沙特副石油部長 Abdulaziz 重申,「儘管油價下跌,但沙特作為一個放眼長遠、負責任且可靠的產油國,承諾將繼續對它的油氣行業進行投資」。Abdulaziz 稱沙特關注的是長期趨勢。

在2014年11月的峯會上,由於沙特的反對,OPEC 並未順應市場需求下調產量,反而堅持產出目標,令油價形勢更為嚴峻。OPEC 不減產已引起其他國家的不滿。阿曼石油部長11月9日稱,目前的石油產量「不負責任」,「這是一種商品,如果市場上每天多出100萬桶的產量,你在破壞市場」。

OPEC 的下一次會議將於12月4日在維也納舉行。

9400 萬桶
沙特副石油部長 Abdulaziz 表示,2015年全球石油消費估計為每天9400萬桶。

聲音

這是不可持續的。沙特認為它能活過短期趨勢,但它能在長期趨勢存活嗎?已經50年了,我們還生活在1970年代 OPEC 石油政策的年代嗎?

金融時報網友 Chris Dickinson

沙特國債,可能是全球範圍內最難給評級的國債。

華爾街見聞網友橋水基金

寧讓價格,不讓市場,可是虧本怎麼幹。

華爾街見聞網友 吐血的小散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是一個國際組織。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為共同對付西方石油公司和維護石油收入,1960年9月10日由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內瑞拉代表在巴格達開會商議成立一個協調機構,9月14日「石油輸出國家組織」正式宣告成立。成員國由最初5個增加到現時12個,總部於1965年起設於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根據該組織的法令,它成立的目的是協調和統一成員國石油政策和價格,確定以最適宜的手段來維護它們各自和共同的利益;並藉撇除有害和不必要的波動,策劃出不同的方法來確保國際石油市場價格的穩定;給予產油國適度的尊重和必不可少而穩定的收入;給予石油消費國有效、經濟而穩定的供應;並給予石油工業投資者公平的回報。(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金融時報路透社華爾街日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