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孩子輸了,天下就不太平?

人生並非一場競賽,別讓形形色色的「比賽」吞噬童年,小孩的天下才得以太平。

刊登於 2015-11-07

比賽有勝有負,各有所得,若只單純為證書,事情便會變質。相片由Esther Chu提供

最近教大兒子玩「天下太平」,就是那種要猜包剪揼炸毁對方基地來分勝負的懷舊紙上遊戲,我這代香港人都應不感陌生吧!最初大家都集中建立自己的陣營,過程相當融洽。後來兒子頻頻猜拳輸了,我伺機多畫幾架戰機攻擊他的基地,小子便開始憤怒了,甚至因怕輸而發脾氣拒絕再玩。

然而遊戲中也該有體育精神,我不希望孩子輕言放棄,況且向媽媽發脾氣的態度也是不能接受的,正想向他訓話之際,豆大的淚珠突然從臉蛋滾下來,原來我觸動了一個兒子並未告之媽媽的傷口。

他的情緒,跟近期在校內發生的一件傷心事有關 。

在普通人眼裏,事件其實挺「小學雞」。兒子在學校小息時跟同學玩兵捉賊遊戲,卻因為跑得慢,經常成為輸家,無可奈何淪為捉不到賊的兵哥,令他非常挫敗。

他想不到,回到家裏和媽媽玩遊戲,竟又被擊敗,心底裏的委屈瞬間再現,難怪他有如此激烈的反應。

你有沒有顧及孩子的感受?他想要的又是什麼呢?相片由Esther Chu提供
你有沒有顧及孩子的感受?他想要的又是什麼呢?

其實,兒子自小在學習上都需要比別人多一點時間,要融入普通學生的節奏殊不容易,他行的每一步也要比別人努力,遊戲中的他看似是失敗者,但他的毅力與勇氣,我認為才是生命的大贏家。

遊戲及比賽難免有輸贏,但也是樂趣的一部分。 通過比賽,我們可測試及了解自己的技能,從而更有效地發揮所長。比賽也可培養體育精神,贏了可一嘗勝利的快樂,但也要學習勝而不驕的態度;輸了可學習欣賞別人的長處,檢討自己可以改善的地方。這樣,輸贏雙方也可進步。

中學時期的很多個周末,我都在學界籃球比賽中度過。參與目的純粹只為興趣,父母從没有強迫或過問。我們一班隊友總會相約每天早半小時返學練跑,放學後練射球,又會一起研究獨門絕技,望能在比賽中取勝。

我們曾經因輸波而抱頭痛哭,因贏波而歡呼,比賽中所經歷的喜怒哀樂,付出的汗水,隊友間的扶持,都塑造了今天的我。最重要是,在比賽中我發現了自己並非運動員的料子,便去另找其他更合適的出路,發揮屬於自己的天賦。

不過,挑戰自己的決心以及勇於面對挫敗的精神,至今在隊友間仍然尚存,我們即使都離開了球場,但骨子裏還有比賽中那種打不死的勁兒。

找到孩子喜歡的方向,可以事半功倍。相片由Esther Chu提供
找到孩子喜歡的方向,可以事半功倍。

我把這番道理告訴兒子,既然他是捉不到賊的兵哥,倒不如找另一個更適合他的玩意好好發揮,況且遊戲比賽都是為了尋樂趣,輸贏並不是最重要的,享受過程就好。兒子也就願意重回「天下太平」的桌上子。

比賽的真正意義,被現今社會的功利主義所汚染,不少父母深受「贏在起跑線」所荼毒,為了增加子女競爭力,都會幫幼小的子女報名參加形形色色的比賽。孩子往往錯誤地視輸贏為他們的價值,認為要獲獎才代表自己做得好。

據聞這些比賽,動輒有百多人參加,報名要收錢,奬狀又要額外收費,即使孩子拿不到獎,家長也可付款買來一張寫有「優良」的成績證明。更有一些商辦的兒童攝影和繪畫比賽,把參賽作品放上臉書,以得到最多like者為勝,有些父母甚至出錢買like,最終變成一場鬧劇,比賽的意義蕩然無存!

人生並非一場競賽,別讓形形色色的「比賽」吞噬童年,小孩的天下才得以太平。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