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中國公布農村深化改革方案 聚焦「農地入市」

刊登於 2015-11-03

中國於近日公布了農村深化改革方案。攝:ChinaFotoPress/Getty
中國於近日公布了農村深化改革方案。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於近日印發全文約1.2萬字的《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下稱《方案》),聚焦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農業經營制度、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和農村社會治理制度五大領域,以推進深化農村改革。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持續推進,農村經濟社會深刻變革,農村改革涉及的利益關係更加複雜、目標更加多元、影響因素更加多樣、任務也更加艱巨。

《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前言節選

中國的改革始於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將土地交由農民自己生產經營,並開始推動農村產業化進程。但根據中國法律規定,農村土地仍然歸集體所有,不能自由買賣。此外,由於政策的偏向,中國城市和農村的發展差異及貧富懸殊日益擴大。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加劇了農村的土地兼併問題。失去土地的農民轉化成流動人口到城市謀生,為城市發展提供廉價勞動力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本次《方案》提到的五大農村改革領域中,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被放在首位,而其中的第一條就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隨着中國33個試點的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宅基地(農民住房用地)這「三塊地」改革的逐漸展開,該《方案》對「農地入市」做出了更具體的規定。同時,《方案》提出要堅守「土地公有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這「三條底線」,以防止犯「顛覆性錯誤」。

具體而言,在農村土地徵收制度改革方面,將縮小土地徵收範圍,規範土地徵收程序,並建立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以提高農民個人收益;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方面,被確定為「工礦倉儲、商服」等用途的土地將與國有建設用地享有同等權利,可以出讓、租賃、入股;而在宅基地方面,將探索有償使用制度和自願有償退出機制。此外,還將開展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退出試點。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葉興慶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後,中央和國務院在農村改革上發布了很多意見和方案,而此次《方案》則是起綜合性指導作用的文件。他指出,農民財產權利來源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農村的土地, 「三塊地」改革將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葉興慶認為,由於涉及《土地管理法》、《物權法》等法律的修改, 「三塊地」改革最快可能在2018年全面展開。

45 %
中國國家統計局網站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中國農村人口佔全國人口的45%。

聲音

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

2000年初,湖北省監利縣棋盤鄉黨委書記李昌平上書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想法肯定是好的,一些措施也是好的,關鍵問題是(農村)沒有人,誰來建設?

中國作家賈平凹

推進農村土地流轉,一定要防止一些人以搞農業的名義到農村大量租賃土地後搞非農建設、搞「非糧化」,侵犯農民利益,影響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對資本下鄉,一定要建立起規範、管用的准入和監管制度,紮好防範風險的「籬笆」。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

三農問題

特指中國的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這是一個從事行業、居住地域和主體身份的三位一體的問題。「三農」作為一個概念則由經濟學家溫鐵軍博士於1996年正式提出,自此漸漸被媒體和官方廣泛引用;2000年初,湖北省監利縣棋盤鄉黨委書記李昌平給朱鎔基總理寫信提出「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以及出版《我向總理說實話》後, 2001年三農問題的提法寫入文件,正式成為大陸理論界和官方決策層引用的術語;中共中央於2003年正式將「三農」問題寫入工作報告。農業問題:主要是農業生產經營的問題,具體而言就是如何實現農業產業化。農村問題:集中表現為戶籍制度導致的城鄉二元分割,城鄉的經濟、文化水平差異較大。農民問題:主要是農民收入低、城鄉收入差距大,農民的整體文化素質較低,農民權利得不到保障等。(資料來自维基百科)

來源:路透社人民日報新華網澎湃新聞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