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一張椅子讓你看懂日本人如何尊重自己的文化

特約撰稿人 林琪香 發自京都

刊登於 2015-11-02

長大作設計的低座椅子。
長大作設計的低座椅子。

「不如給你寄一張,好不好?」丈夫的媽媽問正窩在她家椅子的我。她說的「寄一張」,不是指明信片或是照片,而是我臀部壓着的,背上靠着的椅子,日本人稱為低座椅子。她大概是察覺都我每次到她家,都對這張腿特別短的椅子愛不釋手。

長大作的低座椅子

這張椅子是天童木工的出品,長大作於 1960 年的設計。比起一般椅子,低座椅子的體型都較為矮小,長大作這張則是又闊又矮的,腿短而座面寬闊,把整個背貼在椅背上,雙腳還能輕鬆地伸展至地上,想轉換姿勢時,盤腿在座面之上也極為舒適。椅子的腳還是呈L形的,分散受力,以免椅腳會在塌塌米上留下壓痕。而且因為椅子的高底較矮,不管是與坐在地上的人,或是坐在沙發上的人,都不會有太大的距離感。窩在椅子裏,深深地體會到設計師及工匠們如何對人們的生活習慣觀察入微,也被他們費盡心思細意地雕琢每一條弧線及座面的傾斜角度等等所打動,舒適以外,這些也是我由心地喜歡這張低座椅子的原因。

出生於 1921 年的長大作,在設計及研發這張低座椅子時,他還是坂倉準三建築研究所的員工之一。坂倉準三是著名的建築師 Le Corbusier 的愛徒,跟 Le Corbusier 同樣,做建築、室內設計,也設計家具。不過坂倉準三涉獵家具設計,或多或少是時代使然,那個年代,在日本很難找到適合漸趨洋化的家居設計的優質家具,於是坂倉準三便在公司中,闢了一個角落,作為製造家具的工房,還聘請了工匠長駐其中,接洽了公共空間及住宅設計的案子了,便與工匠們一起研發當中的家具。長大作於如此的環境中,自由發揮了他對家具設計的熱情。

不受日本人歡迎的椅子

這椅子本來是為歌舞伎藝人松本幸四郎的宅邸設計的。
這椅子本來是為歌舞伎藝人松本幸四郎的宅邸設計的。

日本傳統以來都是席地而坐的,起居室之中有壁櫥,有桌几,還有作為坐具的座墊,雖然在七世紀的佛教畫像之中,便能找到類似椅子的家具,但直到明治維新以前,椅子都沒有在日本普及。在家具研究家鍵和田務撰寫的《椅子的民俗學》一書之中,提及到於 1853 年俄國使者與幕府的要人會面時,日本人因為無法習慣椅子而腳痺的趣事。不過,相對於使用習慣的問題,我想令椅子無法在日本流行的主要原因,還因為日本始終是一個島國,外來文化難以流進。

設有短腳的名為低座椅子,而沒有腳,只有座面及靠背的,則被稱為座椅子,座椅子是昭和 22 年(1947年)時,才由軍事用品生產商大川工業發明的,是在日本如此的生活文化中才會誕生的一種椅子樣式。關於座椅子的發明,有一個頗有趣的流傳。明治維新以來,椅子日漸普及,但一般家庭的坐具仍然是以座墊為主。體型尋常的人當然不會感到不舒服,但對於身型龐大的相撲手而言,背部無依無靠便難以安坐,當時不少相撲手都會在座靠放在近牆壁處,背靠着牆壁坐在地上,有商人見到此景象,靈機一觸想到座椅子的設計來。

設計方法論:再設計

坂倉準三於 1948 年參展紐約 MoMA 舉辦 Low Cost Furniture 展覽的作品。
坂倉準三於 1948 年參展紐約 MoMA 舉辦 Low Cost Furniture 展覽的作品。

長大作設計的低座椅子,可說是富日本特色的座椅子與西方文化中的座椅的混合,它的原形,其實是坂倉準三於 1948 年時,參展紐約 MoMA 美術館的「Low Cost Furniture」的作品(題外話, Eames 著名的 Eames Armchair 也是展品之一,並取得了座椅組別的亞軍)。1958年,坂倉準三建築研究所接到歌舞伎藝人松本幸四郎的邀請,為其設計宅邸,負責家具設計的便是長大作。當時屋主希望讓母親於和式的房間之內,也能舒舒服服地坐着看電視,於是提出了和室專用椅子的要求,長大作便參考了坂倉準三的作品,完成了此作。

長大作另一著名的作品 Daisaku Chair 。
長大作另一著名的作品 Daisaku Chair 。

這樣說來,或許會教人覺得原創性不足,但長大作並不介意這評價,在他的設計觀念之中,「Re-Design」是一個很不錯的創作方法。像他設計於 1953 年的 Daisaku Chair ,便是從 Jean Prouve 的名作 Standard Chair 得來的意念,只是現在看着那由合成木板造成的椅子,實在很難追溯出Standard Chair的痕跡來。日本有吸收外國文化如營養,化作本土的骨與肉的力量,長大作也有着這方面的能力。

雖然回絕了婆婆的好意,但靠着她家中的低座椅子中,我還是禁不住幻想着在家裏窗前有張自己專屬的椅子將會是何等幸福的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