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最新研究:PM2.5可影響人體基因功能

刊登於 2015-11-02

復旦大學最新研究顯示,PM2.5 可影響人體的基因功能,進而危害身體健康。攝:ChinaFotoPress/ Getty
復旦大學最新研究顯示,PM2.5 可影響人體的基因功能,進而危害身體健康。

多項研究曾指出,空氣污染可能危害人的健康,引發小到咳嗽、過敏,大到肺病、心血管疾病乃至癌症等健康隱患。復旦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懸浮粒子(即 PM2.5),甚至可能通過表觀遺傳通路影響人類的基因功能。

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環境科學與技術》上。論文第一作者陳仁杰解釋稱,表觀遺傳是指 DNA 序列等遺傳信息不改變,但基因的表達過程發生變化,最終影響到基因的功能。也就是説,假設兩個人的某一基因序列相同,但由於後天環境的不同影響,導致控制基因表現的「開關」發生變化,從而使得兩人的最終基因表現有所不同。

PM2.5 可先通過“NOS2A”編碼基因,引起 DNA 甲基化水平降低,然後使呼吸道炎症指標水平不斷增加,影響健康的主要原因是 PM2.5 中的有機碳、元素碳、硝酸鹽和銨鹽成分在發揮作用。

復旦大學研究論文介紹

研究者以上海市一組肺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實時監測的 PM2.5 及其組分的暴露水平,如何影響病人呼出氣體中的一氧化氮濃度(一種呼吸道炎症指標),以及相關編碼基因“NOS2A”的 DNA 甲基化水平。陳仁杰表示,甲基化是一種「表觀遺傳」修飾,DNA 甲基化可能使一些基因的活性關閉,引發後天基因沉默。PM2.5 降低了編碼基因“NOS2A“的甲基化水平,使得負責合成一氧化氮的酶活躍,最終導致相關肺部炎症指標上升。

與此研究類似,多位研究者都曾指出 PM2.5 對人體健康的具體危害。今年5月,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期刊《中風》的論文就曾指出,PM2.5 會加速人腦萎縮,使不自覺型中風的機率增加46%,還可能與痴呆有關。2002年《美國醫學會雜誌》的一項研究則表明,PM2.5 會引發血管炎症和動脈硬化,最終導致心臟病或其他心血管問題。

另一些研究則致力於統計因大氣污染而死的人數。倫敦國王學院的一項研究統計稱,2010年倫敦有9416人因長期暴露於受污染的空氣中而死,佔所有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一。201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等人在醫學權威期刊《刺針》(The Lancet)發表報告,稱中國每年有35萬到50萬人因室外空氣污染而早死,且肺癌已成為中國致死率最高的癌症。

10月28日,麻省理工學院(MIT)也發布報告,指最近爆出的大眾汽車排放造假事件會使美國至少60人壽命縮短。這個數據基於48萬輛排放超標的柴油車而得出,其中污染物包括 PM2.5 和 PM10 等。

1
大氣污染於2013年被世界衞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1級致癌物。 IARC 將致癌物質按照危險程度分為4類5個級別,分別是「確定為致癌因子」(1級)、「極有可能為致癌因子」(2A級)、「可能為致癌因子」(2B級)、「無法歸類為致癌因子」(3級)和「極有可能為非致癌因子」(4級)。

聲音

過多暴露在充滿懸浮粒子的污染空氣中,和肺癌死亡率提高是有關係的。

美國醫學會雜誌研究論文,2002年

你可以選擇不喝酒或者不抽煙,但無法控制你是否暴露於空氣污染中,你不能就這麼決定不呼吸。

哈佛大學公共衞生學院教授多米尼奇

民眾沒有什麼途經去獲取有用的、可追溯的本地空氣質量信息,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少接觸污染的空氣。

英國前科技大臣 Paul Drayson

空氣污染大事件

1930年12月1日至15日,比利時馬斯河谷工業區內13個工廠排放的大量煙霧瀰漫在河谷上空無法擴散。第三天開始,河谷工業區有上千人發生呼吸道疾病,一個星期內就有60多人死亡。這是20世紀最早記錄下的大氣污染慘案。1952年12月5日至8日,大霧籠罩英國倫敦,又值城市冬季大量燃煤,排放的煤煙粉塵在無風狀態下蓄積不散。僅4天時間,死亡人數就達4000多人。兩個月後,又有8000多人陸續喪生。10年後,倫敦又發生了一次類似的煙霧事件,造成1200人的非正常死亡。1940年代初,美國洛杉磯城市上空開始出現一種淺藍色煙霧,這種煙霧使人眼睛發紅、咽喉疼痛、呼吸憋悶、頭昏、頭痛。201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發表報告,估計中國每年因室外空氣污染導致的早死人數在35萬到50萬人之間。 (資料來自騰訊新聞、柳葉刀)

來源:中新網法新社科技新報MIT News美國醫學會雜誌21世紀經濟報導中時電子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