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大陸「毒跑道」事件問題究竟出在哪?

刊登於 2015-10-25

大陸被發現更多城市校園出現「毒跑道」,原料存在質量問題,監測制度也有缺陷。攝 : REUTERS
大陸被發現更多城市校園出現「毒跑道」,原料存在質量問題,監測制度也有缺陷。

大陸毒塑膠跑道事件引起廣泛關注,不僅暴露了原材料質量問題,也暴露了檢測制度的缺陷。有專家及業內人士指出,塑膠跑道的施工過程複雜,原材料和加工環節都可能出現問題,但現時跑道檢測報告只針對最終成品。在大氣檢測方面,目前國內沒有塑膠操場的環境空氣檢測標準,且即使檢測到有污染物,也無法直接斷定是塑膠跑道所致。

一般(原材料)供應商會將樣品送檢,提供檢測報告。所有材料齊全,我們就認為這家供應商是合格的。我們也沒辦法自己做實驗去檢測啊。

華亭第二幼兒園塑膠場地承包商、上海隆古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繼中國江蘇省出現含有塑化劑的有毒塑膠跑道後,上海、温州、鄭州等地也傳出類似情況。多地學校已採取措施,包括將「涉毒」跑道剷除、將學童分流至其他學校、控制氣味揮發等,並對跑道、空氣質量等進行進一步檢測。

一名負責檢測的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表示,跑道檢測報告只針對跑道成品,並不包括過程中使用的材料,而這些材料的檢測標準難以確立,「比如膠水,它有很多用途,檢測只能針對它最終用在什麼產品從而定標準」。

華東理工大學研究跑道材料的陳建定教授也表示,跑道從原材料到成品的過程中有很多添加合成,即使原材料送檢合格,該檢驗報告「只是給施工方提供了一些如何添加的參考,並不能説明什麼問題」。

除缺乏對材料和過程的檢測,對跑道成品的檢測也不盡如人意。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指出,塑膠跑道的檢測有國家標準,但這個標準缺乏對環境因素的考量,例如塑膠跑道在實驗室環境下揮發有毒氣體的程度,可能與高温、日曬、雨淋等條件下不盡相同,檢測結果也會有出入。

王宗平還指出,過去對塑膠跑道的檢測主要關注長度、厚度、彈性等「可見」質量,較少關注塑膠的材質、有害氣體揮發度等指標。江蘇省產品質量監督檢測研究院化學建材檢測中心的周小林也表示,一些無良企業可能在塑膠跑道施工中使用廢棄膠粒,其中含有的芳香烴、鄰苯、氯化石蠟等物質尚未被列入國家現行的檢測標準,顯示了標準的滯後性。

中國不少省份近年來都推動建設塑膠跑道。面對民眾對塑膠跑道的恐慌,上海體育學院教授肖煥禹表示,塑膠跑道相比泥土地而言具有彈性好、易清潔、含一定保護性等優勢,之所以「有毒」是因為不法廠商添加有毒物質。他建議,政府應加強對塑膠場地的監管,並制定更完善的檢測標準。

10
新華網10月22日報導稱,一個多月以來已有近10起塑膠跑道「涉毒」事件。目前已被媒體報導的事故發生地有江蘇蘇州和丹陽、上海松江、浙江杭州和温州、江西南昌、河南鄭州等地。

聲音

杜絕校園「毒跑道」,地方教育部門固然難辭其責,住建、環保、質檢等部門也不應袖手旁觀。

江蘇省教育建築設計院院長王珏

對於塑膠產品本身的檢測,環保部門並不具備資質,也並不權威,因此往往很難判斷。塑膠產品本身應該是質監部門進行檢測的。

環保行業業內人士對《澎湃新聞》説

最低價中標本身就有問題,更大的錯在監管形同虛設,假冒偽劣橫行,規規矩矩的企業混不下去,最後市場上都是垃圾公司垃圾材料,製造業創新升級什麼的,不規範市場根本沒用,老百姓吃穿住行幹甚麼都難找到好產品。

網友 dymok

塑化劑

Plasticizer,或稱增塑劑、可塑劑,是一種增加材料的柔軟性或使材料液化的添加劑。其添加對象包含塑膠、混凝土、乾壁材料、水泥與石膏等。同一種塑化劑常常使用在不同的對象上,但效果往往並不相同。塑化劑種類多達百餘種,但使用最普遍的是一群稱為鄰苯二甲酸酯類的化合物。2011年台灣爆發有毒起雲劑事件,起因在於不肖廠商將食品添加物起雲劑中的棕櫚油成份改以價格更為低廉、保存期限更長、卻會對人體造成致癌及生殖系統異變的工業原料塑化劑取代。(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澎湃新聞新聞晨報新華網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