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1日,白俄羅斯舉行總統大選,已執政21年的現任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以壓倒性優勢勝出大選,第5次成功連任。不過,西方質疑選舉存在舞弊,而盧卡申科執政以來,亦因打壓異見等,被視為「歐洲最後一個獨裁者」。
你們都很清楚我的立場,我也不會偏離我的執政原則:人們應該安安靜靜的,別搞革命。
白俄羅斯選舉委員會稱,本次大選投票率高達86.75%,而盧卡申科的得票率高達83.5%,比2010年大選時80%的得票率還要高。但國際觀察組織普遍認為,2010年總統大選存在舞弊,當時更有數千白俄羅斯民眾發起示威抗議,但遭到盧卡申科下令鎮壓。
當時,盧卡申科指示軍警拘捕了數以百計的示威者,其中包括同樣參與2010年總統選舉的反對派領袖之一 Nikolai Statkevich。Statkevich 隨後被判6年監禁,於2012年獲特赦釋放;他說,自那次大規模鎮壓和政治檢控後,「白俄羅斯人害怕了」,不敢再抗議。本次大選前,反對黨依然組織了示威活動,但只有幾百人參加。
西方人權組織批評,在盧卡申科的統治下,白俄羅斯多位異見人士被拘捕及「被失蹤」,媒體也遭到嚴格管控。本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白俄羅斯記者、作家阿列克謝耶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就曾遭到盧卡申科的政治打壓,並被迫於2000年離開白俄羅斯。阿列克謝耶維奇批評盧卡申科是個「永遠不可能改變的蘇聯人」(Homo sovieticus),難以擺脫過去的獨裁心態。
但盧卡申科執政時,白俄羅斯也出現了連續21年的經濟增長。他也通過釋放反對派領袖等方式,竭力修復與西方的關係,換取歐盟取消經濟制裁。
多家歐美媒體報導指,許多白俄羅斯民眾都覺得雖然盧卡申科存在種種問題,但仍是唯一可選的總統。此次選舉中,與他競爭的反對派領袖科羅特克維奇(Tatyana Korotkevich)知名度不高,另兩名候選人則持親政府立場。儘管其他候選人賣力宣傳自己,但最終還是連電視辯論都缺席的盧卡申科毫無懸念地當選了。
歐洲安全與合作委員會正準備發布對此次選舉的公正性監察報告,不過,多名國際觀察家認為,盧卡申科即使不靠作假也還是能夠連任。
聲音
白俄羅斯至今仍處於「軟性獨裁」……我們都認為,對盧卡申科而言,誰會投票不重要,重要的是誰會計票,所以不可能會有意外。
(白俄羅斯的)經濟狀況變差了,但大家都明白,除了盧卡申科以外也實在沒什麼人可選了。
盧卡申科和他那套執政體系已經走到盡頭了。我們沒有別的選擇,但我們起碼可以選擇不去做一群待宰的羔羊。
白俄羅斯
2017 年 7 月,端傳媒啟動了對深度內容付費的會員機制。在此之前刊發的深度原創報導,都會免費開放,也期待你付費支持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