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人民幣超日圓成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

刊登於 2015-10-07

人民幣在今年8月取代日圓,成為全球第4大支付貨幣。攝:Bobby Yip / Reuters
人民幣在今年8月取代日圓,成為全球第4大支付貨幣。

中國經濟下行和人民幣貶值並未遏制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10月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人民幣已在今年8月取代日圓,成為全球第4大支付貨幣。SWIFT 數據顯示,8月全球所有貨幣支付額減少8.3%,但人民幣支付額卻增加9.13%。

不過,人民幣在國際支付扮演的角色仍然有限。8月份人民幣只佔全球支付貨幣2.79%的份額,而排名前三的美元、歐元和英鎊則分別佔44.82%、27.20%和8.45%。

我們的數據顯示人民幣正在成為國際貨幣的路上。

SWIFT公告

SWIFT的報告稱,8月使用人民幣進行支付的海外交易量同比增長50%,環比增長20%,並首次在一月內突破100萬筆。在貿易融資領域,人民幣佔全球信用證(letters of credit)發行額的9.1%,位居第二。不過 SWIFT 的報告同樣指出,中國央行在8月意外宣布人民幣貶值,可能是引致人民幣使用量激增的原因。

中國政府從2010年開始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目前,人民幣境外清算行已覆蓋香港、英國、韓國、澳大利亞、南非等多地。中國央行同樣在推動中國國際支付系統。中國總理李克强9月在夏季達沃斯論壇表示,中國將在年底前建成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用於提高人民幣清算結算效率,便利人民幣在全球範圍內使用。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也在積極游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SDR)。SDR 是進行國際支付的特別手段,以歐元、日圓、英鎊和美元組成的「一籃子貨幣」定值。決定是否將新貨幣納入SDR籃子時,IMF主要會考察該貿易經濟體的角色和該貨幣是否能自由使用。金融時報的分析認為,人民幣已接近獲得儲備貨幣地位。

截止今年8月,全世界有100多個國家使用人民幣支付,但超過90%的支付流量集中在10個國家。新加坡佔人民幣支付處理量的24.4%,英國緊隨其後,佔比21.6%。目前,超過1,700家金融機構正以人民幣進行全球支付,較去年同期增加14%,其中約600家機構並未在中國或香港設點。

0.84 %
根據 SWIFT 數據,2012年8月時人民幣僅佔全球支付貨幣0.84%的份額,在全球貨幣中排名第12位。3年間,人民幣已躍居第4位。

聲音

非常有趣的數據,可以輕易看到美元的強大地位,人民幣還有很長一段路才能追上。

金融時報網友Dave Pollard

五年前人民幣交易幾乎不存在,如今人民幣已經成為全球交易最多的貨幣之一。鑒於中國在經濟和商業中扮演着地區和全球商業中心的角色,因此進行人民幣交易已變得非常關鍵。

渣打銀行亞洲電子交易負責人奈特 Chris Knight

人民幣在跨境交易中被越來越廣泛地使用,顯示這一貨幣正在融入全球經濟。

滙豐銀行環球支付主管Diane S Reyes

SWIFT

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 ,簡稱SWIFT)是一個國際銀行間非盈利的國際合作組織,總部設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和美國紐約分別設立交換中心 ( Swifting Center ),並為各參加國開設集線中心 (National Concentration )。SWIFT運營着世界級的金融電文網路,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通過它與同業交換電文(message),從而完成金融交易。除此之外,SWIFT還向金融機構銷售軟體和服務。中國是SWIFT會員國,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交通銀行等均加入了SWIFT組織。(資料來自MBA智庫)

來源:金融時報路透社華爾街日報南華早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