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二戰時期在中國的戰地攝影師

端傳媒記者 Mike Kwan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5-09-15

#影像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七十週年。我們對這場戰爭的記憶又剩下了什麼?

今年,兩岸四地民間、官方各自發起了一連串的紀念活動。其中,民間發起了不少尋訪二戰老兵的活動,而中外媒體亦有相關的報導。今日,不論國共都着力將抗日戰爭的遺產作為其民族主義宣傳的工具,內地的「抗日神劇」甚至已經有其制式,卻令人們對這場長達八年艱苦戰爭的真實一面越走越遠。

可是似乎有一個環節並沒有太多人去關注:那個時候的戰地攝影師,又承載着些什麼樣的歷史記憶?這些戰地攝影師可能至今已經不在人世,但是他們所留下的照片,卻為遠離這場戰爭的下一代及年代更遠的幾個世代,留下了戰爭時的吉光片羽。這令他們在滔滔歷史洪流之中永垂不朽。

1945年,中國士兵及群眾在「勝利遊行車」上慶祝抗戰勝利。攝:Jack Wilkes/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GETTY
1945年,中國士兵及群眾在「勝利遊行車」上慶祝抗戰勝利。
1945年,中國群眾慶祝日本投降、抗戰勝利。攝:Jack Wilkes/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GETTY
1945年,中國群眾慶祝日本投降、抗戰勝利。

二次大戰期間為美國 《Life Magazine 》駐留中國的 Jack Wilkes ,為抗戰中的中國留下了無數珍貴的圖片紀錄。回看 Jack Wilkes 的照片,我們看不到振臂高呼的英雄、或者慷慨激昂的義士,我們見到的是尋常不過的「人」。他所拍下的戰時中國,絕大多數都是小人物和他們的生存處境。沒有刻意的渲染,留下的都是艱險困乏的時代如何在人們臉上留下滄桑的痕跡。而這比之今日人們的描畫或者有政治意圖的渲染,都更接近時代的真實。

最大的例子是本文附圖中四位中國的士兵。與今日流行文化中威風的形象大有不同,在他鏡頭下的中國士兵們都十分樸素,甚至可稱寒酸,難令人覺得他們是士兵:其中兩名的神情輕鬆,衣衫襤褸,但都面對鏡頭微笑。他們如果不是肩上揹着武器,其實與一般尋常百姓沒太大差別。另外兩張照片上的士兵的背上行李甚多,外形更像流浪各地的行商人;甚至有提着扁擔的士兵,蹣跚上路。

這些士兵即使外表不風光,卻是實實在在為國家民族押上性命、參與抗日。他們也許因為不同的原因聚首一堂、或有情願不情願;但他們最後都以「中國士兵」的身份,在 Jack Wilkes 的相片上成為了永恆。

七十年前日本向盟軍無條件投降,中國舉國上下一片歡騰。 Jack Wilkes 當然沒有錯過這個歷史時刻。抗戰勝利,群眾湧上街頭慶祝,人群圍觀「勝利遊行車」,甚至在行伍中舞龍慶祝。(見附圖)在勝利遊行車上,士兵們喜形於色,對鏡頭「讚好」,正正就是經歷多年抗日之後,期望和平終於降臨神州大地的喜悅。

後來 Jack Wilkes 仍然留在中國繼續為 《Life Magazine 》攝影,同時中國人的苦難未有因為抗戰勝利而終結:國共內戰旋即開始。而 Jack Wilkes 之後亦有拍下國共和談、毛蔣交鋒,還有惡性通漲之下的中國社會等等。但這些都已經是後話了。

一名穿草鞋和攜槍的中國士兵。攝:Jack Wilkes/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GETTY
一名穿草鞋和攜槍的中國士兵。
一名穿涼鞋的持槍中國士兵。攝:Jack Wilkes/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GETTY
一名穿涼鞋的持槍中國士兵。
一名穿涼鞋、揹著背包的年輕中國士兵。攝:Jack Wilkes/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GETTY
一名穿涼鞋、揹著背包的年輕中國士兵。
一名穿涼鞋及背著扁擔的中國士兵。攝:Jack Wilkes/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GETTY
一名穿涼鞋及背著扁擔的中國士兵。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