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都怪地方官?中國人高度滿意中央政府

刊登於 2015-09-16

哈佛大學與北京調查機構合作的民調顯示,中國民眾對中央政府的滿意度很高,對地方政府的滿意度降至低點。攝:Kevin Frayer/GETTY
哈佛大學與北京調查機構合作的民調顯示,中國民眾對中央政府的滿意度很高,對地方政府的滿意度降至低點。

一項哈佛大學與北京調查機構合作的民調顯示,中國民眾對中央政府的滿意度在過去12年中都保持一貫高位,92.8%的受訪者對中央政府表示「滿意」,37.6%的人表示「非常滿意」。與此相反,中國人對縣級、區級、鄉級地方政府的滿意度卻降到了2003年來的最低點,只有7.8%的人對鄉級政府表示滿意。

對(中國)中央領導人來說,仍然有希望看到公眾繼續把權力濫用看作是地方反常現象,而把中央政府看作是在為公眾的最佳利益工作。這樣會更容易地讓地方抗議活動得到控制。

托尼·塞奇(Tony Saich)

負責這項民調的是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的阿什中心(Ash Center)與北京的零點調查公司。2014年,他們訪問了分布在中國城鄉各階層的3500人。肯尼迪學院教授、阿什中心主任托尼·塞奇(Tony Saich)分析指,對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的兩極化評價是一個很重要的現象,因為地方政府是與民眾互動的層次。雖然民眾對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保障的滿意度有所增長,但似乎並不將其歸功於直接提供這些服務的地方政府。

塞奇教授認為,這反映了大多數中國民眾把執政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歸咎於地方官,覺得他們沒有執行好中央的政策,又總是追隨富人的利益,不考慮普通民眾。也就是說,民眾認為中央政策大體上是好的,也不認為那些不好的影響產生於什麼系統性的問題。塞奇指,這給了中央政府一些「喘息的機會」。

多個機構都曾做過中國民眾的政府滿意度調查。日本《外交學者》2013報導的一篇報導指出,外界對民眾不滿的描述與真實民調的結果總是呈現矛盾。這篇民調報導的結果顯示,在3763名受訪中國人中,對北京的平均支持率高達 8分(滿分為10分)。

有學者試圖分析滿意度高的原因,如社會壓力導致中國民眾不敢真實回答,中國媒體審查導致信息接收不全,以及中國現實的經濟增長。塞奇教授認為,中產和精英階級不可能拿自己的安樂冒險,所以較富裕的人對政府表現最為滿意。且中共一直在加強黨與國家間的聯繫,擴大執政合法性,又善於為錯誤的施政尋找替罪羊。

2009年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前,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王長江曾試圖探討「通過網絡」和其他形式讓民眾直接評估執政能力,「滿意率90%,說明還可以⋯⋯滿意率70%,說明不太好…滿意率30%,那就下台吧」。但這種方式未被進一步討論。

85 %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3年的調查,中國85%的民眾對自己國家的發展趨勢感到滿意,在受訪的39個國家中排名第一。前五名中,排在中國之後的依此是馬來西亞、德國、加拿大、土耳其。最後一名是希臘。

聲音

對於共產黨來說,關鍵問題在於它能否繼續慷慨地籠絡中產階級及其精英階層。只要能做到這一點,它似乎就不會陷入危險。如果不能,這兩群人可能會尋找替代選項,但他們很難找到,因爲所有選項都被粉碎了。

肯尼迪學院教授、阿什中心主任托尼·塞奇(Tony Saich)

沒有哪一個國家像我們這樣,國家的命運和一個黨如此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黨強則國強,黨危則國危,這不是誇大其詞,而是事實。

中國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王長江

在許多民間的示威抗議活動中,都能見到中國民眾打着支持中央政府、維護《憲法》的旗號,一味去指摘地方政府沒有做好中央交代的事。上訪的邏輯也有些相似,向中央告地方的狀。這種奇特的邏輯究竟是從哪裏來的?

中國網民@apsoijgsg

中國地方政府的職能

中國地方政府的主要職能可以歸結爲對地方經濟的宏觀調控、提供地方性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以及區域性經濟協調發展等。中國地方政府的職能配置既要體現上級政府的意志,又要回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還要體現地方決策者的偏好。上級政府的意志、本區域行政生態以及地方領導的偏好和選擇都影響地方政府的職能。 (資料來自MBA智庫百科)

來源:紐約時報The Diplomat南華早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