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國際清算銀行:中國未來三年內或將出現銀行業危機

刊登於 2015-09-15

國際清算銀行(BIS)9月12日季度報告認為,新興國家,尤其是中國面臨着2008年危機以來積累的金融風險,有可能出現銀行業危機。

國際清算銀行(BIS)9月12日發布了最新的季度報告,對近期全球股市動盪做出評估。BIS 認為,新興國家,尤其是中國面臨着2008年危機以來積累的金融風險,有可能出現銀行業危機。

過去幾周,由於中國意外宣布人民幣貶值,金融市場經歷了劇烈動盪,引起外界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失去增長動力的擔憂。此外,BIS 的數據顯示,從2014年第四季度開始,流入新興經濟體的借貸持續下跌,將使這些國家償還美元債務的難度增大。一旦美元上漲,美元債務的融資成本還將上升,進一步增加還貸難度。美聯儲加息的時機不定,也增強了市場的不確定性。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和美元升值給新興經濟體帶來雙重挑戰:成長的動力在衰退,尤其對於大宗商品出口國,而當地貨幣體系中的美元債務卻加重了。

BIS 的最新報告

根據 BIS 的數據,中國的信貸擴張差額(Credit-to-GDP Gap)已達到25.4%。根據國際清算銀行制定的巴塞爾協議(三),這一指標可用於預警一地的銀行業危機。中國的數據甚至高於巴西的15.7%和土耳其的16.6%,在主要經濟體中位列榜首。通常,該數據高于10%的国家有三分之二的可能在3年内面临严重的银行業压力。

通过疯狂的融资,中国很快从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复苏,但随着增长减速,借贷人正在应对推挤如山的不良资产。BIS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對中國的 Foreign Claim 餘額為1.176萬美元,其中60%為一年期及一年以內的短期貸款。中國銀監會的數據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已達9825億,這是2004年有記錄以來最高的數據。

截至目前,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餘額已連續14個季度反彈,不良率連續8個季度上升。在前總理溫家寶的推動下,中國2009年借貸量達到破紀錄的17.6萬億人民幣(約合2.8萬億美元)。

報告中 BIS 認為,重新評估全球增長後,投資者們日益關注新興經濟體,尤其是中國經濟的脆弱。數據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的銀行凈外流資金達1090億美元,而資本外流還將持續。拉丁美洲最大的銀行巴西銀行上月宣布,不良貸款佔比已達21%,包括這間銀行在內,巴西已有13間金融機構在上周被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下調評級。

BIS 的首席經濟學家 Claudio Borio 表示,這不是孤立的波動,而是釋放經濟「斷層線」持續積攢的風險。金融市場在過去這些年過度依賴貨幣政策,以至於無法處理因生產力疲軟和債務高企導致的經濟負擔。「寄望貨幣政策解決全球經濟的疾病既不現實也很危險。」

520 億美元
對中國和新興市場的擔憂正持續打擊投資者情緒。今年上半年,新興經濟體的銀行貸款規模在一季度下降了520億美元。

聲音

國家目前經濟學界不缺理論也不缺數據,缺的是常識。我們政策制定部門也不缺建議和模式,缺的也是常識。

中國經濟學家許小年

大家有必要回顧一下亞洲金融危機。

微博網友@Value_at_risk

歐美國家長期的信用寬松,以及2008年危機後史無前例的 QE(量化寬鬆),讓世界進入了一場史無前例的信用大膨脹。寬鬆產生的流動性,經過國際銀行系統的放大,產生了天量的信用,讓 QE 在海外有了很多倍的效果。全球經濟在這一背景下繁榮發展,貿易增長,商品價格上漲。現在這個大循環已經到了歷史性的拐點。

微博網友@Newsfeed

國際清算銀行

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縮寫 BIS)成立於1930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金融組織。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為處理德國戰爭賠款問題,基於「楊格計劃」(英語:Young Plan,是由美國提出的計劃,藉以協助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償還賠款)成立了該組織。隨後,處理戰爭賠款的作用逐漸淡化,轉向推動國際財政貨幣政策的合作。國際清算銀行的最高權力機關為股東大會,經營管理機構為董事會,由13名董事組成。比利時、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和美國的中央銀行行長是董事會的當然董事。國際清算集團主要處理國際清算業務,定期舉辦中央銀行行長會議。中國央行和香港金管局均於1996年加入國際清算銀行。(資料來自 MBA 智庫)

來源:國際清算銀行NASDAQ銀監會中國人民銀行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