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解碼喬布斯:才華橫溢卻冷酷無情?

刊登於 2015-09-11

紀錄片《喬布斯:機械人生》(Steve Jobs: The Man in the Machine)海報。
紀錄片《喬布斯:機械人生》(Steve Jobs: The Man in the Machine)海報。

9月9日,蘋果公司剛舉行新品發布會。對於不少「蘋果信眾」(Apploonian)來說,近年蘋果發布會的焦點,往往是公司的最新創意能否對得起已故 CEO 喬布斯的靈魂。恰巧,今秋有兩部關於喬布斯的電影上映,似乎在詮釋人們對他的留戀。

由亞歷斯·吉布尼(Alex Gibney)執導的紀錄片《喬布斯:機械人生》(Steve Jobs: The Man in the Machine),和由金像導演丹尼·博伊爾(Danny Boyle)執導的劇情傳記片《史提夫·喬布斯》(Steve Jobs),均以喬布斯的生活點滴及「蘋果王國」作主題,卻詮釋了他截然不同的兩面。

前者於上周末上映,主要通過在線流媒體播放,觀衆可通過 iTunes、VUDU、the Windows 及 PlayStation Store 在線觀看;後者則於上周末在特柳賴德電影節(Telluride Film Festival)上舉行首映,並將於10月9日正式上映。

勇敢無畏。才華橫溢。冷酷無情。

《喬布斯:機械人生》宣傳標語

由吉布尼執導的喬布斯紀錄片取名為《喬布斯:機械人生》,片名似乎已概括了導演對喬布斯的詮釋:一個終日活在機器推中、冷冰冰的人。紀錄片以導演的一段自白作開首。「喬布斯去世的時候,我感到很困惑,」吉布尼的聲音伴隨著全世界的人們為喬布斯的去世而哀悼的畫面:「為何成千上萬和他素不相識的人如此悲傷?在約翰·連儂(John Lennon)和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去世時,我也見過這種情況,但喬布斯既不是歌手,也不是民權運動領袖……人們悲傷似乎不僅僅是由於他給後世留下的產品。我們悼念的是這個人本身。但為什麼呢?」

紀錄片接下來的兩個小時,吉布尼通過一系列採訪,試圖呈現那個受萬人膜拜的喬布斯的另一面,希望證明喬布斯本人與他所獲得的偶像地位並不相稱,相反是一個「無情、詭詐且殘忍」的人。吉布尼接觸到的受訪者包括喬布斯其中一個親生孩子的母親,喬布斯曾經多年拒絕承認與這個女兒的關係。吉布尼還曆數喬布斯的一系列罪過:股票期權回溯、中國代工廠狀況,以及為了防止手下員工被挖角而與硅谷競爭對手達成的秘密協議等等。

紀錄片如此呈現喬布斯,備受爭議。有人認為紀錄片讓公眾看到喬布斯深藏的另一面;但也有人認為把喬布斯一面倒塑造成惡棍只是紀錄片的宣傳手段。率先作出嚴厲批評的自然是幾位蘋果公司高層,他們不少是喬布斯昔日戰友。蘋果公司負責互聯網軟件和服務的高級副總裁埃迪·庫埃(Eddy Cue)在 Twitter 上寫道:「(吉布尼的影片)對我的朋友(指喬布斯)的看法是失實的、狹隘的,展現的不是我所認識的喬布斯。」而紀錄片似乎也不受喬布斯的家人歡迎,吉布尼曾透露,喬布斯的遺孀 Laurene Powell 本來主動提出提供資料協助電影拍攝,但後來並沒有兌現承諾。

不少網民認為,吉布尼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即便喬布斯有惡棍的一面,依然可以有英雄的一面,而且配得上受稱頌。有網民指,在全球賣出了7億多部的 iPhone,每時每刻都有成千上萬的使用者(還有其他模仿 iPhone 的手機和衍生設備的用家),顯示喬布斯成功地在人和設備之間製造了一種情感聯繫。也有自言並非「蘋果信眾」的網民稱,的確能感受到喬布斯在過去幾十年矢志改變世界的真誠意願。

丹尼·博伊爾執導的劇情傳記片《史提夫·喬布斯》,找來邁克爾·法斯賓德(Michael Fassbender)飾演該位科技天才,周六晚在美國科羅拉多州(Colorado)的特柳賴德電影節(Telluride Film Festival)上舉行了全球首映,正場則要等到10月9日。

博伊爾於2008年憑執導《一百萬零一夜》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該片也獲奧斯卡最佳電影及其他多個國際影展獎項,這次以夥拍美劇《白宮風雲》、電影《社交網絡》金牌編劇艾倫·索爾金(Aaron Sorkin),以電影細說科技天才喬布斯的一生,立即引起萬衆期待。影片首映後,也獲得影評人的廣泛好評,美國《綜藝》(Variety)雜誌甚至認爲法斯賓德在片中對喬布斯細緻入微的刻畫,足以角逐來年的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56
喬布斯於2011年10月5日因癌症逝世,享年56歲。

聲音

蘋果是喬布斯帶給這個世界最偉大的禮物之一,沒有任何其它公司帶來了這樣的創新,或者是給自己設定了如此高的標準。我們的價值源於喬布斯,他的精神將是蘋果永遠的基礎。

蘋果現任 CEO 提姆·庫克(Tim Cook),於喬布斯逝世週年紀念日

他有僧侶的專注,卻無僧侶的同情心。

《喬布斯:機械人生》導演吉布尼(Alex Gibney)

我們都明白,在現實生活中,一個故事通常會有兩面。在這部紀錄片中,導演吉布尼似乎忘記了故事的另一面。

USA Today 專欄作家 Jefferson Graham

麗薩(Lisa)

Lisa 是一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腦,在1983年1月以9995美元的身價初次露面,以喬布斯女兒的名字「麗薩」(Lisa)來命名。蘋果對此的官方解釋是「本地整合系統架構」(Local Integrated Systems Architecture)的縮寫,而工程師們則私下解釋為「Lisa:編造的愚蠢縮寫」(Lisa:Invented Stupid Acronym)。在 Mac 的早期開發,很多系統軟件都是在 Lisa 上設計的。它具有16位元的 CPU、滑鼠、硬碟,以及支援圖形化使用者介面和多工的作業系統,並且隨機捆綁了7個商用軟件。蘋果再次推出了一款超越它所處時代的產品,但過於昂貴的價格和缺少軟件開發商的支援,使蘋果再次失去獲得企業市場份額的機會。Lisa 在1986年被終止,余貨被埋在猶他州的垃圾堆填區。隨後喬布斯立刻推出了後來大為成功的 Macintosh,最初把它預想為一種「廉價Lisa」。(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紐約時報國際生活路透中文Business InsiderCnBeta衛報Daily Mail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