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兒童新聞

外星人敲響中國人的門?

兩百年之後,小朋友已經不用做功課了,每個人的腦袋都像電腦一樣,一接上網絡,什麼都可以知道。那時候人類不用挨餓和生病了。不過,跟古代人想像的神仙世界不一樣,人還是會有很多煩惱。

特約撰稿克佐

刊登於 2015-09-01

#兒童新聞

插圖:Kennis Li

中國有個作家叫劉慈欣,他寫的科幻小說《三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獲得了今年的最佳科幻小說雨果獎(Hugo Award)。這是中國作家第一次獲得這個世界著名的獎項。

劉慈欣獲獎之後,他兩年前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在網絡上廣為流傳。在信中,劉慈欣想像從女兒的一代開始,人類已經長生不老。

那是怎樣的一個世界呢?

兩百年之後,小朋友已經不用做功課了,每個人的腦袋都像電腦一樣,一接上網絡,什麼都可以知道。那時候人類已經想出好辦法,再也沒有人挨餓和生病了。不過,跟古代人想像的神仙世界不一樣,人還是會有很多煩惱。

舉例說,人類只出生不死亡,地球上擠不下,就移民到了其他星球。他們會遇到外星人嗎?會和外星人打仗嗎?劉慈欣說,這是他對未來最關心的事情。

這也是《三體》系列故事的主題:一個瀕臨毀滅的外星文明,正在入侵地球。劉慈欣在接受採訪時說,這不是什麼新鮮的主題,早在有科幻小說之前,就有人寫過了,現在還有人在反覆地寫。

比如,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說就是這樣寫的:「地球上最後一個人坐在房間裏。這時響起了敲門聲。」

但是劉慈欣寫出了新意。科幻小說是英國人發明的,美國人寫得最多,因此人們總是以為,外星人一來地球,就跟美國人打交道,炸掉的也都是紐約等美國城市。

在《三體》中,中國的「文革」時期,學生打死老師,慘無人道,科學家葉文潔對人類絕望,領導秘密組織迎接外星人攻佔地球。科學家汪淼和警察史強則通過網絡遊戲,破獲了這個組織的機密。拯救地球的重任,落在了中國人的肩上。

美好的生活從哪裏來?

轉發劉慈欣給女兒的信,也表達了人們對科幻小說的普遍理解:它是一種兒童文學。最初連載《三體》的科幻雜誌《科幻世界》,就被歸為兒童與青少年讀物,儘管它的讀者大多是成人。

從另一方面說,兒童文學比人們想像的要寬泛得多。小朋友們一直都在關心人類的命運,想像地球的未來和宇宙的奇妙。

是的,從一開始,科幻小說就包括了科學、政治、哲學和倫理的思考。它誕生於十九世紀的歐洲,原因是當時那裏的工業文明高度發達。英國作家瑪麗・雪萊寫的《弗蘭肯斯坦》,又叫《科學怪人》,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法國作家朱爾・凡爾納,被稱作「科幻小說之父」。他寫的《八十天環遊地球》、《海底兩萬里》等書,至今都是全世界小朋友最愛讀的書。

英國作家威爾斯在《時間機器》中發明的 「時間旅行」,在《世界大戰》中描寫的外星人,更成為荷里活電影反覆拍攝的主題。

科學一定會帶來美好的生活嗎?英國作家阿德斯・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和佐治・奧威爾的《一九八四》告訴我們說,不一定。在他們講的故事中,人類如果不把文化和制度改得好一點,未來將會非常糟糕。這一類科幻小說,叫做「反烏托邦」文學。

人們內心的恐懼和希望

香港最著名的科幻作家是倪匡。他以衛斯理和原振俠為主角,寫了一系列作品,也被改編成多部電影和電視劇。但是,也有人認為倪匡的小說只奇幻,不夠科幻。

中國大陸的科幻小說有兩個熱潮:一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它被用來想像美好的共產主義,比如鄭文光寫的《共產主義暢想曲》說,2001年的北京是一個美麗的共產主義大花園。中國的領導人毛主席,活了一百多歲還精神抖擻。二是上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它被用來激發學習和創新的熱情,比如葉永烈的《小靈通漫遊未來》,寫了未來的很多發明,讓生活更加方便。其中一個發明,汽車可以飛起來,這樣就不會堵車了。

《三體》在獲得世界科幻小說大獎之前,已經是中國的暢銷書了。它是不是意味着中國迎來第三個科幻小說熱潮呢?劉慈欣說,中國人愛讀他的小說,是因為目前節奏變化快速的中國,有很多不確定性。對未來的恐懼和希望,同時存在於人們心中。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