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2020年中國「剩男」將近澳洲人口

刊登於 2015-09-02

上海產婦護理中心,護理院在照顧嬰兒。攝 : Aly Song/REUTERS
上海產婦護理中心,護理院在照顧嬰兒。

8月28日,福建省統計局普查中心副主任姚美雄接受採訪表示,由於性別比失衡,中國「剩男」的規模到2020年預計將接近澳洲總人口。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2010年《社會藍皮書》顯示,中國0-19歲年齡段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2377萬。到2020年,可能近2400萬男性面臨娶妻難。

中國從1982年開始出現性別比失衡。最初,高層認為性別比失衡是因為存在女嬰漏報,並未重視。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國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9.2(每100名女性對應男性數量為119.2),問題才凸顯出來。1994年以來,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始終在115以上,2004年一度達到峰值121.2,某些省份甚至長期維持在130。

為改善失衡的出生性別比,中國政府从2002年颁布规定,禁止胎兒性別鑑定;然而B超鑑定嬰兒性別仍廣泛存在。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5.88,實現自2009年以來的最大降幅,但仍高於國際公認合理區間103至107的水平。

「重男輕女」並非性別比失衡的充分條件,「重男輕女、胎兒性別鑒定和生育管制,三者缺一不可」。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統計學博士黃文政

多位受訪學者認為,僅有「重男輕女」觀念不會導致性別比失衡,生育機會受限才迫使持有「重男輕女」觀點的家庭人為留住男孩。性別比失衡狀況出現的1982年,正是計劃生育政策從之前相對寬鬆的「晚、稀、少」政策,向「一孩化」過渡的關鍵年份。

出生性別比差異進一步強化了偏遠地區的性別歧視;由於「嫁高娶低」的社會傳統,「剩男」多為低收入的貧困階層。「剩男」數量的累積,也成為潛在的社會不穩定因素;生育率下降、就業擠壓、家庭倫理危機、養老問題、人口販賣等都是出生性別差異帶來的問題。

台灣中正大學傳播學教授羅世宏表示,拐賣女性的現象雖然在法律、道德和政治上完全不正確,但卻協助官方維持了農村的穩定局面,否則大批來自農村的光棍,可能成為社會動亂的潛在因素。因此,中國大陸官方一直消極對待農村的女性拐賣問題。而據中國新聞週刊報導,目前在中國的越南新娘已有10萬人,其中具有合法婚姻者不到半數。

3376 萬人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2014年末,中國男性將比女性多出3376萬人。

聲音

一些貧困落後地區出現「媳婦荒」、「買賣新娘」等現象,這是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帶來的惡果。

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

目前「剩男問題」的解決方案中最靠譜的是:實現女性全體(過去某程度上向城市精英女性傾斜)在就業、教育、財產分配、社會地位上的性別平等,以降低生育性別選擇的動力。

女性主義媒體人趙思樂

「老婆要成奢侈品了」、「單身漢們要加油了」——輿論對出生性別比畸高的關注,總是落在「導致男人娶妻難」上。

NGO 工作者、女聲網主編呂頻

性別比

人口學上對人類社會或國家中的男女性別比,通常是以每100位女性所對應的男性數目為計算標準。目前的人類二級性別比(剛出生嬰兒的性別比)大約是105位男性對100位女性。高於或低於這個數字,背後則可能隱藏了環境、社會、醫療等因素的影響。近20年來,中國大陸的新生兒性別比一直處於全世界最高水平。(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澎湃中國新聞週刊天下雜誌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