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睡人》作者神經學家薩克斯病逝

刊登於 2015-08-31

奧利佛·薩克斯 (Oliver Sacks)。攝 : Chris McGrath/GETTY
奧利佛·薩克斯 (Oliver Sacks)。

在腦神經學領域享有盛譽的傳奇作家、神經學家奧利佛·薩克斯(Oliver Sacks),於8月30日在紐約因病去世,享年82歲。奧利佛是一名優秀的腦神經學醫生,在醫學研究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學術貢獻。同時,他也是一名文采卓著的作家,著有11本書籍,在《紐約客》、《紐約時報》的專欄擁有大量讀者,每年收到上萬封讀者來信。《福布斯》形容,他的死訊使「醫學界失去了靈感的繆斯」。

人死之後是無法被替代的。一個死去的人將在世上留下無法填補的空洞,因為基因與神經決定了每個人獨特的命運。每個人都是作為獨特的個體,去找尋個人的道路,度過個人的一生,經歷個人的死亡。

奧利佛•薩克斯(Oliver Sacks)

奧利佛在今年2月就已發現自己罹患癌症,並在《紐約時報》專欄中向世人公開。他形容自己的運氣已經耗盡。9年前,他以輻射和激光短暫壓制了自己罕見的眼部腫瘤,但卻無法抑制其最終轉移到肝臟。此時,癌細胞已經佔據了他三分之一的肝臟,他已明白自己無藥可醫:「我無法假裝我不害怕,但我也覺得十分感恩。」奧利佛說,他已經在生命中經歷了愛與被愛、付出與回報、閱讀、旅行、思考、寫作。8月14日,奧利佛在病床上發表最後一篇《紐約時報》專欄文章,稱自己感到虛弱、氣短的同時,「精神上卻感到內在的平靜」。

奧利佛著有11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為1973年發表的《睡人》(Awakenings),講述了他為昏睡病嗜眠性腦炎病人試用新葯左旋多巴的經歷。這本書後來被改編為電影《無語問蒼天》(Awakenings),由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主演,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改編劇本獎的提名。羅賓·威廉斯曾多次表示,奧利佛給他帶來很大的影響。此外,奧利佛的《錯把帽子當太太的人》(The Man Who Mistook His Wife for a Hat)描繪了一個視覺辨識不能(視覺失認症)的人,《火星上的人類學家》(An Anthropologist on Mars)則講述了一位自閉症教授的故事。

奧利佛的書籍令生澀、沉重的醫藥學知識與疾病個案被更多讀者接受。《衛報》指,他的著作擁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醫學中「個體」的重要性,他在《睡人》中寫道:「每一個生物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只我們的臉孔與大腦,我們的健康、疾病、感應,都屬於我們獨特的個體。」他是美國藝術和文學學會的會員,曾在1989年獲得古根漢學術獎,2008年成為英國二等勛位爵士。

奧利佛出生在倫敦的一個猶太家庭,父母皆從事醫學行業。他曾在牛津大學王后學院學醫,後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1965年移居紐約。他的最新著作是2012年的《幻覺》(Hallucinations)與今年出版的自傳《On the Move:A Life》,後者首次公開披露了他早年對同性戀與麻醉藥物的興趣,以及陪伴其走完人生最後路程的伴侶,美國文學、專欄作家比爾·海耶斯(Bill Hayes)。

21
奧利佛·薩克斯的著作被翻譯成包括中文在內的21種語言。

聲音

他總是告訴我們做一個人意味着什麼,也教會我們什麼是死亡。

奧利佛·薩克斯發言人 Jacqui Graham

奧利佛·薩克斯給疾病賦予了人性……他的每一個疾病個案研究都顯示出對病人和疾病的尊重。他將他人眼中嚴峻的機體障礙或是悲劇,視為人類以尊嚴應對生理問題的過程。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羅德·霍夫曼(Roald Hoffmann)

最重要的是,我是一個有情感的存在,一個思想的動物。這樣的我得以在這美麗的星球上生活,本身就是莫大的榮幸與冒險。

奧利佛·薩克斯《我的一生 》,2015年2月,《紐約時報》

古根漢學者獎

古根漢獎是美國國會議員西蒙·古根漢與妻子在1925年設立的古根漢基金會頒發的,用於紀念他們逝去的兒子。該基金會每年爲世界各地的傑出學者、藝術工作者、藝術家提供獎金以支持他們繼續他們在各自的領域的發展和探索,涵蓋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創造性藝術領域,不受年齡、國籍、膚色和種族的限制。每年都有超過百人獲得該獎金的贊助。不少諾貝爾獎、普利策獎的獲得者都曾經獲得過該獎金的贊助。(資料來自互動百科)

來源:衛報紐約時報紐約客BBC界面新聞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