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新視野號飛越冥王星後前往太陽系邊緣

刊登於 2015-09-01

在「新視野號」(New Horizons)太空船於7月14日歷史性地飛越冥王星後,美國太空總署(NASA)近日確定飛船將前往2014 MU69的小型柯伊伯帶(Kuiper Belt)天體。NASA網頁圖片
在「新視野號」(New Horizons)太空船於7月14日歷史性地飛越冥王星後,美國太空總署(NASA)近日確定飛船將前往2014 MU69的小型柯伊伯帶(Kuiper Belt)天體。

在「新視野號」(New Horizons)太空船於7月14日歷史性地飛越冥王星後,美國太空總署(NASA)近日確定了這艘飛船的下一個潛在目的地——一顆名為2014 MU69的小型柯伊伯帶(Kuiper Belt)天體,它位於冥王星以外16億公里遠的軌道。柯伊伯帶是位於海王星軌道外側的黃道面附近、天體密集的圓盤狀區域,該處的天體被太陽加熱的程度非常微弱,被認為代表了外太陽系在46億年前出生時完好保存的凍結樣本。新視野號科學小組必須向 NASA 另外提交一份議案以獲得柯伊伯帶天體項目的資金資助,這一議案將在2016年前完成。

在新視野號宇宙飛船正加速遠離冥王星朝柯伊伯帶行駛的同時,飛船在與冥王星令人激動的會面過程中收集到的數據也源源不斷發回地球,我們已經開始積極地尋找這一探索飛船的下一個目的地。

NASA 華盛頓總部科學任務委員會主任 John Grunsfeld

NASA 於2006年發射的新視野號飛船今年於美國東部標準時間7月14日7時49分57秒,實現了離冥王星最近距離(1.25萬千米)的飛掠,並拍下了分辨率達每像素100米的冥王星「高清」照片。此前一天,NASA 通過遠距勘測相機得到了冥王星的真實直徑為2370千米,比科學家之前的預測值大了約80千米。這意味着冥王星的體積比估計更大,密度則更小,表明冥王星上低密度的冰所佔比例更多,而高密度的岩石則更少。

冥王星於1930年被發現時曾被視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但由於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行星天文學家 Mike Brown 團隊發現的離散盤天體鬩神星(Eris)質量比冥王星更大,國際天文聯合會於2006年正式定義行星概念,將冥王星排除行星範圍,「降格」為矮行星。「冥王星殺手」Brown 在獲知其直徑比預測值更大後稱,「多數科學家重視質量多於體積,我很高興冥王星是靠體積更大贏得了一點名聲」。

新視野號飛船目前距離地球49億公里,它正在向地球傳輸存儲在其數字記錄器上的大量圖片和其他數據。據該任務首席研究員 Alan Stern 透露,在為期9天與冥王星系統的近距離接觸中,新視野號一共採集到了50 GB 的數據,目前只傳回了5%。為了縮短回傳時間,這些文件都經過了壓縮,但以目前每秒約2kb、比過去撥號上網更慢的數據傳送速度,要把目前存在探測器上的全部探測數據及照片傳回地球,將花費1年多的時間。過去幾個星期,新視野號一直在回傳飛掠冥王星時測量到的等離子體和塵埃環境數據,這些關鍵數據將幫助科學家拼湊出這顆遙遠星球的運行模式,以更好地了解它所處的太陽系邊緣地帶。

3511
自2006年發射至今,新視野號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3511天。

聲音

是否批准這一延伸項目的討論將在行星科學的大背景下進行,我們預計它比主要的項目花費要更少,但仍能提供新的令人興奮的科學。

NASA 華盛頓總部科學任務委員會主任 John Grunsfeld

2014 MU69是個非常好的選擇,因為它是一種古代柯伊伯帶天體,它形成於現在所處的軌道。此外,到達這個柯伊伯帶天體(比其他候選者目標)所耗費的燃料更少,為飛經天體和輔助科學留下更多燃料,也留下了更多燃料儲存預防不可預見的突發狀況。

新視野號任務首席研究員 Alan Stern

我們可以從宇宙飛船的近距離觀測中學到很多,這些是從地球表面觀測不可能獲得的,新視野號在柯伊伯帶天體飛經過程中獲得的細節圖片和其它數據將革命化我們對柯伊伯帶和柯伊伯帶天體的理解。

新視野號科學小組成員 John Spencer

新視野號

New Horizons,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前往矮行星冥王星(在發射時仍被認為是一顆行星)的太空船任務,它是第一艘飛越和研究冥王星和它的衞星的太空探測器。經過在發射地點的幾個延誤後,新視野號於2006年1月19日發射,直接進入地球和太陽逃逸軌道,在最後關閉引擎時相對於地球的速度是16.26公里/秒。因此,它是有史以來以最快的發射速度離開地球的人造物體。2015年7月14日,它進行了冥王星系統的飛越,然後繼續進入柯伊伯帶(Kuiper Belt)。(資料來自维基百科)

來源:NASA鳳凰網紐約時報中文網三體網果殼網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