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香港公務員囧途之換了局長又如何?

對外受氣,對內跑數,面對政治風波還不能出聲,香港公務員的怨氣日積月累,即便換一位局長,又能怎樣?

端傳媒記者 黃銘浩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5-08-17

金鐘政府總部外的上班族。  攝 : Carlos Barria/REUTERS
金鐘政府總部外的上班族。

29歲的李小姐(化名)在勞工署任職行政主任3年,她記得,自己幾乎是與當年新上任的公務員事務局局長鄧國威同日履新。「那時局長剛上任,他對記者說『明白公務員工作辛苦、很大壓力』,我曾經覺得他頗有人情味。」

7月21日,這位統領了香港公務員3年的公務員事務局局長鄧國威,宣布因為「家庭理由」請辭。8月2日鄧國威接受訪問,稱自己「擇善固執」,慨嘆「世界的事發生得很快」,承認呈辭決定來得快,又稱自己已經盡力做好局長工作,問心無愧。

然而就在鄧辭職同日,有消息卻披露鄧國威不是主動辭職。被外界認為親特首梁振英的新聞網站《港人講地》,在鄧辭職同日引述「政府權威消息」稱,今次人事變動不是「辭職」,是「換人」,指鄧「一直未能協助政府與公務員隊伍建立夥伴關係」。

任何人做局長,基本上都不會影響到我們。

李小姐

勞工署行政主任

面對鄧國威離職,李小姐一點感覺都沒有。這位公務員現在覺得,「任何人做局長,基本上都不會影響到我們。」

冰封的夥伴關係

每個公務員入職時,上司都會送上一份公務員事務局制訂的《公務員守則》,被教育何謂「夥伴關係」。《公務員守則》指出,「公務員必須與政治委任官員建立有效夥伴關係⋯⋯ 以夥伴精神與政治委任官員通力合作,促進彼此間的互信。」

在2000年至2006年任職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的王永平,7月31日接受端傳媒訪問時說,「歷屆局長任內,沒有人能與所有公務員都關係良好。」

但鄧國威處理公務員與政府關係,評價似乎較幾位前任更差。鄧國威1978年出仕政府,回歸後曾任社會福利署署長、勞工及福利局常任秘書長,2012年起出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他任內政績主要是「延長公務員退休年齡至65歲」、「今年額外增加公僕薪酬0.5%」。

鄧國威與公務員團體溝通不多,每年只見一兩次面,而且處理公務員加薪問題上令公務員團體很不滿。

梁籌庭

香港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總幹事

香港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總幹事梁籌庭8月10日接受端傳媒訪問時坦言,「鄧國威與公務員團體溝通不多,每年只見一兩次面,而且處理公務員加薪問題上令公務員團體很不滿。退休年齡延長至65歲,亦由於只惠及新入職員工,令現職公務員非常不滿。」

因為不滿鄧國威,2014年警察評議會及紀律部隊評議會都分別退出「公務員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以示抗議。

王永平。攝: 盧翊銘/端傳媒
王永平。

「我每月薪金是包括被人罵的」

除薪酬和福利以外,社會的怨氣亦無形中讓公務員成為受氣袋。在公眾集會中,近年經常可見警務人員被群眾指罵,但實際上除了警員及紀律部隊外,一般公務員也遭受同一命運。

「我每月薪金是包括被人罵的,政府弱勢,做公務員更加受氣。」拒絕透露年齡及工作機構的公務員鄧先生說,「我們的老闆(上司)都要哭喪臉出來說對不起,下屬又怎會有好日子過?」

勞工處行政主任李小姐同樣感覺非常受氣:「我們是中級公務員,負責執行政府命令、在前線處理市民投訴。有時市民不滿意政府,要求『見老闆』,真正的上司不會親自接見,不又是我們來受氣?」

李小姐在勞工處負責安排就業服務,她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市民投訴該處沒有介紹合適的工作。「他不斷說有侮辱成份的話,說我和我的同事是『龜公龜婆』(粵語俚語,意指皮條客),我身旁的同事早已嚇得避開。老闆(上司)最怕麻煩,事情搞大了,市民投訴我們,又要解釋又要寫報告,更沒有好日子過。」

後來我發覺,目無表情是最好的態度。

李小姐

公務員

有關政府部門、公營機構的投訴,通常由申訴專員公署處理,直接向特首負責。根據該署數據,2011至2012年度正式投訴有6085宗、2012至2013年度有6349宗、2013至2014年度有6572宗,每年都略有上升。

面對投訴,李小姐無可奈何,「起初被罵,我會笑面迎人,但有時市民會更生氣地說,『你真沒用,罵你還在笑,有什麼好笑?』之後繼續罵。後來我發覺,目無表情是最好的態度。」

服務承諾就是「跑數」

對外要受氣,對內要跑數。李小姐介紹,「近年政府不斷有新project(項目),又不肯開設新職位,於是我們工作量就越來越多。每個項目都要做諮詢,政府和傳媒會要求我們不斷提供有關數字數據,我們公務員也是在『跑數』(銷售用語,形容追趕業務目標)。」

1989年初,港英政府改革公營部門,大力推行「服務者為本」政策。改革延續到回歸以後,各政府部門都會在網頁內列明「服務承諾」。以勞工處為例,服務承諾有56項,包括「市民到勞資關係科辦事處查詢,30分鐘內即獲提供諮詢服務」、「約定時間30分鐘內為求職人士提供就業諮詢服務」等。

政府部門亦會列明來年「工作表現指標」,例如勞工處網頁會則列出來年「求職人士」、「就業個案」、「巡查工作場所次數」等目標數據。

「工作越來越多,人手卻沒有多;又要完成目標,又要開新project,公務員都要有超人般的工作能力。」李小姐慨嘆。

不願透露全名的陸先生在屋宇署任職技工,該署網頁也列明在各項申請、舉報、查詢後,派員視察及回覆的期限,例如必須48小時內到場視察被舉報正在建造的僭建物。「一些個案需要較長時間處理,一日只能完成一宗。」陸先生說,有時個案累積未能及時處理,令市民投訴工作效率,陸先生便多次被市民不禮貌對待。

很多新公務員都會在通過試用期前失眠。

羅先生

統計處外勤統計主任

新入職公務員要通過3年試用期才獲得長約,尤其令公務員「跑數」吃力。在統計處任職外勤統計主任不願透露全名的羅先生說,「很多部門的公務員都有『業績目標』,規定每月需要跟進的個案數量。你達不到目標,老闆(上司)可以在試用期滿前解僱你,壓力比私人工作更大,很多新公務員都會在通過試用期前失眠。」

忍無可忍的政治表態

儘管要跑數又要加班,但為了生計,大部分公務員也會捱下去,但近年政府的政治決定,卻讓不少公務員不能認同。

香港公務員制度要求公務員遵守政治中立原則,包括效忠政府,對在任特首和主要官員盡忠、政府作出決定後「不論個人立場如何,公務員應全力支 持,把決定付諸實行,並 且不應公開發表個人意見 」。

去年9月28日佔領中環開始,通往政府總部通道一度被示威民眾封閉;10月6日通道重開,《蘋果日報》拍攝到有公務員配戴象徵「還政於民、落實普選」的黃絲帶返回添馬艦政府總部,面對記者提問時,表示「不害怕秋後算賬」、「不覺得在這裏上班,就要完全認同警方的做法」。

我們有我們的想法,有些政治決定我們就是看不過眼。

李小姐

勞工署行政主任

去年10月23日,來自65個政府部門,1314名公務員在《明報》刊登全版公開信,聯署支持佔中,勞工署的李小姐也是其中之一。她說,「政府內部、上司下達的命令,我們不管同不同意也會執行,但我們有我們的想法,有些政治決定我們就是看不過眼,例如佔中初期政府向遊行群眾發放催淚彈。」

鄧國威離職後於8月2日在香港電台接受專訪,回應外間對公務員的政治立場質疑,指公務員大部份安分守己,在佔領期間的表現沒有「倒米」(指幫倒忙、故意搞破壞),鄧又指同事都支持特區施政。

英國殖民地時代,於1994年至1996年出任公務員事務司的施祖祥離任前,曾形容香港公務員系統是「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意思是公務員工作態度始終如一,不會因人事更迭有所變更。回歸17年來,在歷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當中,任期最長為第3任的俞宗怡,達6年半時間;相比之下,一名公務員可以在政府工作最多達40年,仕途上可能經歷多任局長。

李小姐在這鐵打的政府大樓門外,亦表示有同感,她說,公務員對這次換人反應不大,她的同濟不少已加入政府十多年,經歷過幾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

新上任的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張雲正,7月23日上任第一日已說「會與公務員團隊多溝通」,但李小姐的結論則是:歷任局長上台都說會與公務員溝通,但最後都只是空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