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Uber:到底是暖男還是怪叔叔

從出生起,Uber就集萬千寵愛和仇恨於一身,今天,讓我們近距離看看,這位奇男子到底是暖男還是怪叔叔。

端傳媒記者 楊靜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5-08-17

設計圖片攝 : Pablo Blazquez Dominguez/Getty Images
設計圖片

自2009年誕生以來,Uber(優步)這個IT男就頻繁出現在鎂光燈前。像大部分常上頭條的人物一樣,相關新聞總是正反兩極化:這邊廂,Uber是那種傳說中的男朋友——你發短訊說「我感冒了」,他即刻秒回「開門,我在樓下,藥在手裏」;那邊廂,Uber又隔三差五和性騷擾、搶劫、信息洩露種種醜聞連在一起,雖然他多會第一時間出來聲明「萬分抱歉」,或是「無則加勉」,但你總不免懷疑,他俊朗的面孔下會不會埋著一顆猥瑣的心。

所以,在決定愛還是不愛之前,我們不妨停下來,仔細看看Uber到底是暖男還是怪叔叔。

正方:Uber是暖男之貼心服務

Uber的兩大殺手鐧「上門服務」和「需求創新」在各地征服信徒。不誇張地說,不久的將來,絕大多數需求,只要你想得到,Uber或Uber化的科技公司就可以火速滿足。

現在,如果衝動型購物的你身在新加坡,特別想擁有一部小米Note手機,就可以在app上下單,距離你家最近的Uber專車會在十幾分鐘內送貨上門;如果你是身在美國的搖滾樂迷,Uber可以為你提供專車,瀟灑來去二十多個大型音樂節;如果你是溫哥華市中心孤單寂寞冷的小白領,Uber會從寵物保護協會那裏,運來一些等待認養的小狗,讓你與之嬉戲一刻鐘;如果你心在倫敦車路士,身困遙遠的莫斯科,都可以在Uber上火速登記訂購限量球衣,然後坐等Uber上門速遞就可以。

此等複雜的需求尚且不在話下,更不必說想要吃東西、聽音樂這些基本女友權利了。Uber在各大城市都努力發展食物快遞服務,並努力融合當地節慶傳統,在對的時間讓你吃到對的東西。今年上海端午節,這位知心哥哥就送出兩百份粽子。說到養耳朵,最近他還搭上了全球最大在線音樂服務商Spotify,讓你在搭乘Uber的時候,剝奪司機對車載音樂的控制權,想播《小蘋果》也沒人敢說不。很多Uber司機簡直是用細節征服乘客的終極殺手,在他們的車上,有純淨水,有紙巾,有wifi⋯⋯可能,乘客最生氣的是:自己終歸是要下車的。

正方:Uber是暖男之服務社會

除了一對一愛你之外,Uber的攻心計還包括在社會多個角落散播關心散播愛。這位紳士十分懂得通過參與公益服務,塑造自己的暖男形象。

他關心老年人, 和美國多家老年服務中心合作,免費推出導修課程,讓銀髮族跟上科技腳步,搭車無困難,更在幾個城市政府補貼下,為老年人提供更低廉的搭車價格選擇。

他關心女性,在沙特,女性不被允許開車,搭出租車亦有困難,Uber騎士的出現,無疑提高了她們的移動能力;另外,Uber還承諾在2020前,要為常常受到性別歧視的女性司機創造一百萬份工作。

他關心每個人的交通安全,在美國俄亥俄州,每年7月的塞爾特節會有近八萬人參加,這個為時三天的節慶裏,人們都以行動證明自己有一顆愛爾蘭人的心(和兩個愛爾蘭人的肝),不喝醉就好像春節沒吃餃子。在街上行人醉醺醺的時刻,Uber決定為首次參加這個狂歡節的人們提供免費搭載服務——酒要喝,節要過,交通安全就交給Uber來保障。

除此之外,殘障人士、兒童、失業人士、少數族裔,都是Uber先生關心的對象。不但暖,還胸懷天下,這是Uber在鏡頭前最美的一面。

反方:小心Uber之人身安全

在成千上萬個Uber司機中,也埋伏了一些心術不正的人。

在新德里,一位印度婦女聲稱搭乘Uber後,慘遭司機強姦。這位女性控訴Uber沒有查清司機背景就僱用他們,導致案件發生。在廣州,一位中國女性喝醉後搭乘Uber出租車,醒來發現自己竟然和該車司機共處一賓館房間內,並已經發生性關係。

Uber的名字也常和性騷擾連在一起。南非的一名女歌手在推特上表示,一名Uber司機試圖抓住她強吻。倫敦的一名英國女性寫信給Uber投訴,她的Uber出租車司機在駕駛期間,粗鄙地問她想不想被他口交。在芝加哥,一名Uber司機伺機撫摸副駕座女乘客的大腿和胸部,女乘客報案後該司機被警察逮捕。

性犯罪外,也有Uber司機被控人身攻擊、醉駕、綁架、威脅乘客等等。Uber的競爭對象之一,美國出租車與輔助巴士協會甚至針對Uber,開闢了專門網站「你在搭誰的車」(Who is Driving You),紀錄公佈這些指控。

在這些案件中,Uber往往被指控沒有嚴格盤查和篩選旗下司機,造成很多有前科及其他不良記錄的司機有機可乘。另外,因為Uber使用者有時會暴露自己的住宅地址和聯絡方式,也容易成為被騷擾和威脅的對象。面對這些指控,Uber一般會及時道歉回應,並不斷更新自己的相關機制,減少類似案件的出現。也有智庫和媒體指出,Uber並不比傳統租車行業更容易出現此類案件,反而由於司機的私人信息都記錄在系統裏,事發後更加容易幫助警方找到嫌疑人。事實上,端記者已專門去信Uber上海發言人,詢問是否有相關數據統計,不過兩天未見回覆——希望Uber在這方面能有改進。

反方:小心Uber之信息洩露

Uber另一個為人詬病的槽點在於信息安全。

2014年,有美國議員指出,Uber部分員工有權限使用內部工具「上帝視角」(God View),能夠看到一些用戶的行使路線。今年2月,Uber在公眾面前自首,宣布去年的一次信息安全事故中,約有五萬名司機的姓名和駕駛執照信息遭到洩露。

信息安全面臨危險的並不只是司機。今年5月,英美一些Uber用戶反映,自己的帳號被黑,需要繳付多至上千英鎊的帳單。有信息安全專家發現,在深網上有人提供服務,以一美元的價格販賣Uber用戶帳號。而在中國,一名女士使用Uber後不久,就收到十多個電話和短訊騷擾。她持續追蹤發現,該司機所在的一個Uber微信群裏,乘客的私人信息會被大家「分享」。

另外,Uber最新發佈的隱私政策,也被批評意圖搜集大量用戶隱私信息,引起用戶或潛在用戶的不安。

Uber長沙灣辦公室被警方搜獲一批文件、電腦及電話。攝 : Vincent Yu/AP
Uber長沙灣辦公室被警方搜獲一批文件、電腦及電話。

正反難辨:破壞法律還是推動改革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可能最難裁定Uber到底是忠是奸的議題,就是他和各地出租車司機的競爭關係,以及他是否違反當地相關法律。

視Uber為毒瘤者中有大量職業出租車司機。從巴黎到里約熱內盧,從開普敦到孟買,憤怒的司機或罷工或封鎖道路,認為Uber不用支付牌照費用,搶走他們的生意。各地政府和法庭,也紛紛對Uber的擴張放出攔路虎。精準的德國人,捕捉到Uber Black每次完成服務後沒有回到租借公司——這有違《德國旅客運輸法》相關規定,裁定Uber Black 違法。韓國首爾政府則宣布Uber司機沒有運營執照,違反韓國交通法規。不過,韓國政府後來的行為又有點令人懷疑,它宣布今年八月將會推出自己的高端出租車服務,並自信地說「我們的打車服務會比 Uber 更好」。

在中國大陸和香港,Uber也命運多舛。前者既有「滴滴快的」這樣強大的本土競爭對手,又有不利於己的政府決策;後者本週則有警方突襲逮捕Uber司機,原因據稱是「(Uber)缺少提供的士服務所需要的牌照或第三方保險」。

不過,充滿「狼性」的Uber總裁特拉斯維(Travis Kalanick)看來並不準備撤退,運用公關、法律、資本等各種手段,他還是想要坐穩中國市場。而此前他確實在紐約打了一場勝仗,有資格自信——當地政府同意暫時擱置對Uber在紐約市運營的車輛數量設定上限的計劃,結束了雙方的長期對峙。

將破壞遊戲規則的Uber視為英雄的也大有人在。《福布斯》編輯Alan Murray寫道:「我簡直讀不夠關於Uber的新聞。」他和很多法律界、經濟界、科技界的觀察者都相信,Uber並不是在破壞常規,而是在建立一種新的、更合乎時代需求的模式。這種模式講究點對點,講究靈活運用資源,如果做得好,可以增加就業率,也可以更直接滿足客戶需求。視愛慕角度不同,有人將之稱為「分享經濟」,有人叫做「訂製經濟」,有人叫做「民主經濟」。

能力越大 責任越大

從2009年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夥子開始,今天的Uber已經是市值有望突破500億的高富帥。這個因其創始人在巴黎雪夜召不到出租車而誕生的產品, 早就超越了滿足搭車需求的階段。在中國、南非、澳大利亞、墨西哥等等國度,人們都熱切注視著Uber的一舉一動。視個人利益與經驗的不同,有人希望他成為新興暖男產品的模範先驅,有人則希望這個不懷好意的怪物被趕出他們所在的城市。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我們不妨向Uber寄語超級暖男蜘蛛俠的金句。Uber最終是否會成為大家喜愛的那個暖男,視乎其如何挑戰自我局限,如何承擔相應的責任。

我們拭目以待。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