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澎湃新聞三峽報導短暫上線後被刪除

刊登於 2015-07-22

澎湃新聞三峽報導短暫上線後被刪除。圖為一名工人觀看三峽大壩。攝: China Photos/Getty Images
澎湃新聞三峽報導短暫上線後被刪除。圖為一名工人觀看三峽大壩。

7月21日,中國大陸新聞網站澎湃新聞推出關於三峽水利工程的系列報導,但在上線不到七小時後被刪除,具體原因不明。該系列報導包括《理解系統》、《向下的力量》、《過三峽》三篇文章,通過採訪工程、環境等方面的專家,從不同角度介紹了三峽大壩在移民、航運、地質、生態環境、人文古蹟等方面的影響。澎湃新聞是上海報業集團旗下的新聞門戶網站,於2014年7月22日上線,本次被刪的三峽系列報導被認為是其上線一週年推出的重磅作品。

一個大壩如同一個放大器,會把原本分散在河流各處的風險集中到一處,從支流到幹流,風險將逐級放大。這是一種系統性的風險。

澎湃新聞7月21日的三峽系列報導

世界自然基金會長江項目總監雷剛在該報導中稱,中國並不具備管理系統性風險的能力,因為分布在各地的大壩沒有考慮整個流域的調度需要,而管理各水庫運行的權限又分散在不同利益方手中。如果三峽水庫爲保證發電而堅持蓄水,又會導致下游旱情加劇。從1984年起便關注三峽問題的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研究員陳國階也接受了澎湃新聞的採訪。他認為系統性風險的實質是對水的爭奪,隨着中下游城市擴張,工業和生活用水持續增加,水庫蓄水和城市用水的矛盾會升級。他特別指出,上海將成爲爭奪戰中最大的輸家。而在2014年兩會期間,上海市便提交議案,希望全國人大能通過一部《長江法》,並成立長江流域管理委員會進行協調管理,以應對多個大壩帶來的系統風險。

三峽工程是中國長江上游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項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水壩。1992年,李鵬擔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期間向全國人大提交三峽工程建設議案,並以67%的贊成票獲得通過,是迄今為止中國人大所通過的得票率最低的議案。三峽工程極富爭議,支持者認為該工程具有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並能拉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反對者則認為該工程勞民傷財,後患無窮,是政府領導人好大喜功的表現。

1800
三峽工程共耗資人民幣1800億元。

聲音

15個人的團隊,一年時間打磨出來的文章,存活了7小時。

微博網友@季廣瑞

澎湃新聞做的「三峽」專題昨天出街幾小時後就不明不白地消失了,晚上又不聲不響地二次出街,剛剛又不清不楚地二次消失。一句話簡介:當年不允許說反對意見、非經民主決議通過、強制遷移超過百萬戶居民的三峽工程,現在造成了各種環境破壞、生態危機、物種滅絕、災害威脅和經濟上的得不償失。

微博網友@紀小城

這些所有的所有我們早就知道了,早在討論要不要建三峽的時候我們就爭論過了,文章並沒有提供什麼新的視角,也沒能指出問題的主次,所以指望這篇文章去切實地撼動三峽的地位,只是空談。

知乎網友楊文豪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簡稱三峽工程或三峽大壩,是中國長江上游段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項目。分布在重慶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長江幹流上,大壩位於三峽西陵峽內的宜昌市夷陵區三斗坪,並和其下游不遠的葛洲壩水電站形成梯級調度電站。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有史以來建設的最大的水壩。三峽水電站年發電量約1000億度。而由它所引發的移民、環境等諸多問題,使它從開始籌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終與巨大的爭議相伴。

來源:BBC中文網三峽集團官網澎湃新聞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