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

復仇者聯盟或誕生首名LGBT英雄,這是關注多樣性,還是強行政治正確?

這是支持少數群體,還是宣傳的噱頭?

電影《復仇者聯盟2》海報。

電影《復仇者聯盟2》海報。圖:Imagine China

端小二2019-05-10 發起

復仇者聯盟公開加入第一個LGBT角色,這是關注多樣性還是強行政治正確?

公開LGBT角色,是支持少數群體的努力還是宣傳的噱頭?

性別、種族、性取向、宗教,文學影視作品中的敏感話題應該如何把握?

漫威(Marvel)超級英雄電影《復仇者聯盟4》的導演羅素兄弟(Russo Brothers)近日接受採訪表示,為了表示漫威宇宙(Marvel Universe)對於多元性的關注,此次電影中首次公開加入了一個LGBT角色,並由導演喬·羅素(Joe Russo)親自扮演。該消息已經發布便引發了討論。

喬在接受《截止日》(Deadline)雜誌訪問時表示,此次電影是加入LGBT角色的「絕佳時間」,而對於多元性的關注正是漫威宇宙「能夠走下去的其中一個吸引人的方面」,同時,為了角色的完整性和體現「角色的重要性」,他決定親自出演。

角色出現在影片開頭,在由「美國隊長」(由Chris Evans飾演)組織的「心理諮詢小組」中傾訴自己在上一部電影薩諾斯(Thanos)消滅宇宙一半生命之後失去男友的悲痛和約會經歷。羅素兄弟表示,之所以加入這一幕,是為了表示悲劇不僅發生在超級英雄主角身上,還「切實影響每個普通人的生活」。

此次《復仇者聯盟4》其實並不是漫威第一次涉及到LGBT角色。2017年在《雷神:諸神黃昏》(Thor: Ragnarok)中飾演超級英雄「女武神」的泰莎·湯普森(Tessa Thompson)表示自己的角色是一個雙性戀,但是在最後的影片中自己性取向相關的鏡頭被剪去,漫威也並未公開此角色的性取向。

但是,對於此次漫威的小創新和導演的解釋,部分觀眾並不買帳。

伯明翰的流行文化記者菲利浦·艾利斯(Philip Ellis)在接受BBC《新聞節拍》(Newsbeat)訪問時表示,羅素兄弟對於這個LGBT角色的大加炒作讓原本可能的「小驚喜」變得「有點令人失望」。

《每日快報》(The Daily Express)的影評人嘉比莉艾拉·蓋辛格(Gabriella Geisinger)則表示,角色和場景的設置在影片中並無太大著墨,自己甚至「並沒有發現」,這一方面展現LGBT「平常化」的態度,另一方面卻也讓電影「沒有足夠的東西令人覺得這是他們真正在乎的事情」。

自2008年《鋼鐵俠》(Iron Man)開啟了漫威宇宙系列電影,《雷神》(Thor)和《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這三個大獲成功的超級英雄電影都以白人男性作為主角,直到2018年的《黑豹》(Black Panther)和2019年的《驚奇隊長》(Captain Marvel),漫威電影宇宙才出現了由有色人種和女性主演的電影作品。

同時,在《復仇者聯盟4》上映之前,漫威便有消息放出稱,正在計畫一部由同性戀超級英雄主演的電影《The Eternals》。

對於這些變化,部分網友表示刻意將性別、種族、性取向、宗教等少數群體擺上大螢幕使得漫威越來越政治正確。

但也有網友表示,在電影中角色所經歷的情節發展並沒有突出其身分的不同而帶來的差異,都是英雄電影,「不必過度解讀」。

此前,英國作家J.K.羅琳也曾因為黑人女性演員的選角引起爭議。

2015年12月,《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中的舞台劇《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宣布女主角赫敏·格蘭傑的扮演者為黑人女星諾瑪·杜梅茲維尼(Noma Dumezweni),引發部分粉絲不滿,認為「赫敏」應該是一位白人女孩。羅琳在推特上表示對這次選角很滿意,並表示自己「從來沒有說過她是白皮膚」。

然而,隨即便有粉絲在《哈利·波特》的書中找出關於「赫敏」的外表描述和部分此前經過羅琳同意的書中插畫,皆顯示「赫敏」的白人身分。

部分粉絲表示在英國的戲劇界,外表上是否符合並不重要,演員的演技和對角色的理解才是關鍵,黑人演白人角色、將近六十歲的演員出演少女角色等,都「屢見不鮮」。

也有粉絲表示黑人演員出演角色這件事情本身可以視為一個無可厚非的創新,但是劇組和羅琳隨後的應對太過刻意,強行辯解「符合原著」,難免有「政治正確」之嫌。

將LGBT和其他少數群體搬上螢幕,漫威的作法是尊重多元化還是強行政治正確,你怎麼看?

文:端傳媒實習記者 邱子航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