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蔡明亮:看過我的電影,你不會再對世界如此焦慮

「如果電影是藝術,那麼就不是迎合大眾的東西。一切都是靈感的來源,從我聽到的一首老歌,到我擁有的咖啡店。 」

蔡明亮導演。攝:陳焯煇/端傳媒

蔡明亮導演。攝:陳焯煇/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謝以萱 發自柏林

刊登於 2024-05-09

#蔡明亮#台灣電影#柏林影展

「我希望我的電影會有些東西讓你帶著離開電影院,隨著你的生活,烙印在你的腦海裡,回到現實世界時不會對世界感到如此焦慮。」

時間是2024年2月,第47屆柏林電影節,蔡明亮在歷史悠久的柏林劇院劇院(Haus der Berliner Festspiele),與一路陪伴他創作與生活的兩位重要人物演員李康生、亞儂·弘尚希,一同出席最新電影《無所住》(Abiding Nowhere,2023)的世界首映。

他一襲素黑布衫,輕柔緩步上台。在影展總監卡洛·夏崔安(Carlo Chatrian)的開場歡迎下,與近千名自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觀眾打招呼。之後,他帶領主創團隊回到台前,細數自己和柏林影展的淵源。而筆者又約了他於影展期間某日午後,在柏林電影宮中訪問,受訪時他依然一襲黑衫,雖然新作首映過後已一連接受數家媒體專訪,卻未見出他的疲憊。

柏林影展:從法斯賓達影廳開始

「我跟他說,拍你的病吧,等你好了演也演不出來。」

其實歐洲三大影展都和蔡明亮淵源頗深,包至於林影展,他曾三度入圍。最早是1993年首部劇情長片《青少年哪吒》入選,當時放映的影廳正好以影響他深遠的德國新浪潮導演法斯賓達命名,他說似是某種緣分牽引,在法斯賓達廳放映的《青少年哪吒》,成為他踏入世界影壇的開端。那是1990年代之初的台北,李康生飾演的少年在獅子林、萬年大樓、中華路天橋等處消磨時光,也標誌著蔡明亮、李康生兩人共同創作的人生的展開。1997 年,蔡明亮的第三部長片《河流》在柏林影展得到評審團大獎,將台北的同志三溫暖、華江橋下的雁鴨公園帶到世界銀幕之上。

第三次來到柏林影展是2005 年的《天邊一朵雲》,這部大膽、露骨、荒誕幽默的歌舞類型片,碰觸色情工業之內核,挑動社會保守神經,也是奪得評審團大獎,以及最佳藝術貢獻銀熊獎和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回返那些時日,當這好消息傳回台灣,彼時保守取態的新聞局電檢處不敢輕舉妄動,找來15位社會人士觀片後投票,最終一刀未剪,通過審議,於全台院線上映,造成轟動。那也是蔡明亮創作生涯最賣座的一部電影,導演李安評為「蔡明亮的憤怒之作」。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