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new

盧文端發文引爭議,宣稱香港垃圾徵費由「激進反對派」提出 | Whatsnew

關於垃圾徵費前後矛盾的立場,反映後23條立法時代建制派的新風向。

2024年4月11日,香港,深水埗街道上的垃圾桶。攝:Ryan Lai/端傳媒

2024年4月11日,香港,深水埗街道上的垃圾桶。攝:Ryan Lai/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拾圓

刊登於 2024-04-11

#垃圾徵費#垃圾#垃圾袋收費#長柄垃圾#回收#建制派#香港民主派#垃圾分類

香港立法會於2021年8月在泛民主派「總辭」、但在席建制派全數投下贊成票的情況下,通過《2018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長時間籌備之下,港府於本月「先行先試」垃圾徵費計劃,但持續引起社會爭議,公衆指其存在配套設施不足、食肆開支急增、清潔工承受法律責任風險等問題。

垃圾徵費爭議之中,中國全國僑聯前副主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理事長、香港民建聯監委會主席盧文端日前在報章撰文,宣稱垃圾徵費最初是由「激進反對派」提出,是上屆政府在「泛政治化環保」的壓力下訂出的政策,引來立法會議員、前官員和輿論的非議,質疑他的說法存在事實錯誤。

盧文端於週一(4月8日)在《明報》發表文章,開首即把垃圾徵費與《基本法》第23條立法相提並論,指後者「在較平和的社會氣氛下順利完成」,各界期待香港能儘快聚焦經濟民生,而前者「卻引起廣泛社會爭議並有愈演愈烈之勢」。他聲稱,「有不少社會人士擔心,垃圾收費爭議的持續發酵,會衝擊香港聚焦謀發展的主旋律」。

其中,他宣稱「垃圾收費當年由激進反對派提出(他們當中部分人還在監獄裏),是上屆政府在泛政治化環保的高壓下訂出的政策,從一開始就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後續他進一步稱「當年激進反對派在泛政治化嚴重氾濫的時候提出垃圾收費,上屆政府在環保的大帽子壓迫下接受」,但該政策是「對實際困難嚴重估計不足、不具備可行性的政策,無論什麼時候實施,都會是極度困擾千家萬戶的『大頭佛』(大麻煩)」。

2024年1月22日,垃圾徵費第二度押後至8月1日實施 ,但街上仍可見政府有關垃圾徵費的廣告。攝:林振東/端傳媒
2024年1月22日,垃圾徵費第二度押後至8月1日實施 ,但街上仍可見政府有關垃圾徵費的廣告。攝:林振東/端傳媒

他續指,垃圾收費「先行先試」的亂象反映香港社會還未準備好,現階段不適宜推行該政策。他建議港府在試行期結束後重新考慮是否將其押後或完全停止。他警告,垃圾收費爭議若然持續下去,將會耗費社會精力,干擾政府聚精會神謀發展,不符合香港社會整體利益和期望,「相信也不是中央希望見到的局面,因這不符合中央的希望和要求」。

盧文瑞強調,他提倡擱置的是垃圾收費爭議,而不是環保大原則。他認為,香港要堅決擺脫「環保道德綁架」,遏止「泛政治化環保歪風」。他表示,好在《港區國安法》和《基本法》第23條立法已經剷除了泛政治化的制度根源,香港泛政治化歪風已經得到有效遏止,港府有條件也有底氣拒絕環保道德綁架,以科學務實態度尋求一條切合香港需要的環保發展之路。(延伸閲讀:《香港垃圾徵費遇阻,議員指不應「交功課心態」促鑑外國經驗》

隸屬「香港新方向」的立法會議員張欣宇在 Facebook 發出題為〈事實還事實,政 X 還政 X〉的帖文,不點名批評盧文瑞的言論才是「高度政治化」。

張欣宇引述一位「熟悉環保政策的友人」,指出垃圾收費最早在2005年「董建華時代」提出,至2012年(時任特首為曾蔭權)作第一次諮詢、2014年(時任特首為梁振英)作第二次深入諮詢,並於2016年、即林鄭月娥擔任特首期間,由港府將立法意見轉為法例建議,並且交付立法會審議。

立法會經過數年的討論和逐條審議,於2021年8月通過《2021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根據會議記錄,當日在泛民主派「總辭」之下,在席建制派37名議員全部投贊成票通過議案,其中28人連任至今,包括盧文端的女婿、經民聯議員吳永嘉,另有張國鈞和麥美娟現已加入港府,分別出任律政司副司長和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

《AM730》的報導提到,港府於2005年12月首次向立法會提交《都市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鋼》,就此後10年內香港如何處理固體廢物提出方針,包括時間表和目標,而「污者自付原則」是大綱內提出的方案之一。時任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當日表示,當局相信徵收垃圾費有助改變行為模式,而政府會有一個完善回收系統令資源再造,減輕市民的負擔,希望每個家庭每月的垃圾徵費開支能低於30港元。

前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接受電台訪問時,否認垃圾徵費政策在草擬階段受到反對派的壓力。她表明,過往政府已經有垃圾徵費的想法,政策是整個政府的意願,而「唔係反對派提出嚟『搞亂香港』」。她表示,任何人士若有疑問,可作事實查證。

陸恭蕙還提到,國際上也有垃圾分類和收費的構思,香港不能放棄落實垃圾徵費,也不應以經濟不佳作為叫停垃圾徵費的藉口,否則會落後於國際,開始計劃後又不推行更會成為笑話。她認為不必太早就落實情況下結論,指出廢物處理複雜,可以通過「先行先試」觀察如何解決問題,讓社會了解可行方案並學習。

 2024年4月11日,香港,太子街道上的垃圾桶旁放滿了垃圾袋。攝:Ryan Lai/端傳媒
2024年4月11日,香港,太子街道上的垃圾桶旁放滿了垃圾袋。攝:Ryan Lai/端傳媒

雖然有立法會議員、前官員、傳媒報導等先後提出事實證據,以反駁盧文端的說法,但仍有爲數不少的立法會議員提出跟盧文端說法相似的論述。

與盧文端同屬民建聯的立法會議員何俊賢,在垃圾徵費議案審議和通過期間是法案委員會副主席,他當日也就議案投下了贊成票。盧文端發表爭議言論後,何俊賢向傳媒解釋,他當日投下贊成票是因為「(當年反對派)以環保帽子迫特區政府、議員甚至市民,要『食』一個我哋未必完全準備得到嘅政策」(當年反對派以環保帽子强迫特區政府、議員甚至市民,要接受一個我們未必完全準備得到的政策)。何俊賢還表示,他認同盧文端的觀點,認為假如垃圾收費「先行先試」的效果未如理想,港府應該推遲垃圾收費。

而民建聯前主席李慧琼2021年9月出席網台節目「立法會搞緊乜」時,強調民建聯向當局爭取先免費派袋,讓公眾適應後再正式徵費,相信市民會接受:「我哋已經一早同局方爭取『先派袋,後俾錢』,當政策推行時候,等大家適應咗,然後先收錢,相信大家就接受」(我們早就已經向局方爭取「先派垃圾袋再給錢」,儅政策推行的時候,等大家適應了再收錢,相信大家就會接受)。而她4月9日在出席《商台》節目時,卻稱當時是過份理想化:「我自己而家睇返,必須承認,當時係過份或者比較理想化。如果做唔好回收設施而係全面推行呢,嗰個引致混亂情況風險好大」(我自己現在回頭看,必須承認,當時是過分或者比較理想化。如果做不好回收設施就全面推行,這會導致混亂的情況,風險很大)。

包括何俊賢、李慧琼在内的建制派人士一改當年立場,轉態質疑垃圾徵費的方案甚至要求推遲執行。惟行政長官李家超在4月9日出席行政會議前見記者時回應,垃圾徵費早已獲通過成為法律,政府採取先行先試的方式是為了深入聽取意見,了解實際上如何實施法例,并無透露要將其暫緩實行的計劃。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