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金馬獎2023:「華語」版圖變幻中,金馬獎想看見什麼?|台、港、馬三地對談

中國抵制金馬獎,五年來,發生了什麼?台港連結,台馬合作,金馬獎令對話更容易嗎?

台灣、香港、馬來西亞三地影評人:鄭秉泓、謝鎮逸與卓男。攝:陳焯煇/端傳媒

台灣、香港、馬來西亞三地影評人:鄭秉泓、謝鎮逸與卓男。攝:陳焯煇/端傳媒

錄音整理 Lyndsey、Shena

刊登於 2023-11-24

#方志友#林品彤#石門#卓亦謙#謝詠欣#金馬獎2023#陸小芬#吳慷仁#金馬獎

【編者按】金馬獎六十大壽,獎落誰家今晚揭曉。讀者該發現近日我們已刊發了系列入圍影人專訪,系列還在繼續,請後續期待。今刊重磅製作:台灣、香港、馬來西亞三地影評人,以端文化為平台,不同地域觀點交鋒。熱門影片影人全解析之外,更大談當今文化地緣變動,「華語電影」到底是誰的華語?誰的想像?拍了什麼?拍給誰看?至於大獎結果,三地影評人算得準不準,就待今晚分曉!

鄭秉泓:台灣資深影評人,電影節策展人及節目總監,曾擔任金馬獎、金鐘獎、台北電影獎評審,著有《台灣電影愛與死》、《台灣電影變幻時:尋找台灣魂》。

卓男,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曾任香港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大型影展策劃人。金馬獎、香港電影金像獎、香港國際電影節FIPRSESCI獎等評審。曾編輯多部電影專題書籍。

謝鎮逸,在台馬來西亞影評人,研究者。IATC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理事,《Artism Online》台灣區主編。金馬影展第八屆亞洲電影觀察團成員。

Ryan=鄭秉泓
逸仔=謝鎮逸
卓男=卓男

2018風波後:五年裡發生了什麼?

端:今年金馬評審團主席是李安,令人想起2018年金馬發生風波時,李安自己擔任金馬影展執委會主席,而評審團主席是鞏俐。那一年似乎是個分水嶺,傅榆的發言引起中國大陸對金馬獎的抵制,很多中國電影、中港合拍片和部分香港電影,在其後都不來金馬了。這樣的狀況屈指一算已經五年,大家如何看這五年來金馬獎的狀況和走向?

Ryan:這五年來,確實金馬獎少了中國劇情片、中港合拍片,但還是有一些獨立紀錄片或短片來報名,而且又加了蠻多東南亞電影,忽然間感覺是因為中國片來比較少的時候,東南亞電影被看到了。這幾年也有一個關於台灣片的圈內笑話,說台灣導演如果要報金馬獎就趁這幾年,感覺提名機會比較高。

其實從金馬歷史來看,中國會被金馬青睞的電影都是小眾獨立製片,也就是俗稱「影展片」。中國會入圍世界各大影展的作品,就是比較藝術一點、 獨立一點的電影。這部分作品過往非常看重金馬,金馬獎算是一塊令它們在華語地區得到認可的敲門磚。這五年對中國電影來說,少了這樣一個平台,他們中間應該也蠻多人覺得可惜的。

對台灣電影,影響反而沒那麼大。入圍機率變高,有時不是片子太強,而是對手太弱,夠格的片子太少。每年參賽戰況都不同,拿今年來說,平均水準拉高,彼此勢均力敵。所以每部都沒有入圍超過十項。

那台灣片有因中國電影不來而入圍機率變很高嗎?我覺得好像也沒有。因為看入圍名單,評審團其實是有考慮區域性的,就是台灣、香港、海外華人電影這三個方向,有一個適度的分配。也不要說分配,就是不會只是台灣獨大,所以這五年金馬獎會有這樣的狀況。

而台片的戰場其實還有完全給台灣作品的台北電影獎。金馬獎與之做出區隔,台北電影獎把長短片紀錄片都混在一起參賽,金馬獎則是放眼大華語區,有大華語區的視野跟考量,常常就會有些出人意表的狀況。

比如演員提名上,去年《花路阿朱媽》的新加坡女演員跟韓國男演員都得到提名,我覺得金馬評審團的關注點在整個華語區,然後希望透過一份選出來的名單來表現當年度華語電影的情況。雖然沒了中國電影跟合拍片參與,但他們仍希望透過這份提名勾勒出一個潮流/趨勢。我覺得這仍然是有趣的,也是值得觀察的。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