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深度改革開放40年

專訪洪源遠:「改革」與「開放」都面臨空前危機,中國正處於歷史轉折點

國內政治的高壓使「改革」受到巨大衝擊,國際局勢的變化讓「開放」面臨空前挑戰,中國又一次走到了歷史的轉捩點。

政治學家洪源遠。

政治學家洪源遠。攝:Stanley Leung/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戚振宇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8-11-30

#改革開放#戚振宇#中國政治#改革開放40年#中國大陸

「改革開放四十年,要分成前35年和後5年來看,」政治學家洪源遠坦言:「2013年是分水嶺。」

1978年底,中國正處於崩潰邊緣,十年文革讓國家幾乎陷入全面癱瘓,占人口總數80%的中國農民人均年收入只有40美元,人均糧食產量甚至不及1957年的水平,與孟加拉、馬拉維和乍得等同為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如今,中國早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僅穩居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也是全球新興市場的領導者,並在人工智能、基因編輯等尖端科技領域直追美國。

這一成就無疑與「改革開放」密不可分,「改革」改變了毛澤東時代僵化的官僚體制和黨管一切的全能政治,「開放」則讓中國人看見了外面的世界,也讓中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到全球化進程之中。但在最近五年時間裏,「黨領導一切」又重新成為了政治主基調,「解放思想」的目的被詮釋成了「統一思想」,過往以業績為主的官員考評標準,也逐漸演變成了一場政治忠誠度競賽;言論空間也在這五年日趨縮緊,對公民社會、異見人士、維權行動的打壓力度空前嚴厲。而在外部,中美貿易戰似乎正在演變成一場全面對抗的危機,「遏制中國」正在取代「擁抱中國」,成為西方世界的主流,「自力更生」的提法也頻頻出現在官方話語中。

與此同時,本應該高度一致的中共黨內也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鄧小平的長子鄧樸方,在近期全國殘聯的講話中,強調「要堅持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判斷」,提醒「保持頭腦清醒」、「知道自己的位置」;而在《人民日報》對於習近平「南巡」的評論文章中,卻着眼「新時代的改革開放」,歷數習近平執政以來的功績,隻字未提鄧小平。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