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林垚:頂尖科學家何以常是反哲學的哲學盲?

為什麼以霍金為代表的許多當代頂尖的科學家,無論智識與成就都卓爾不群,卻往往在涉及與科學或有關或無關的哲學問題時,一方面相當外行,另一方面又對此毫不自知?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於3月14日清晨在劍橋寓所逝世,終年76歲。圖為2007年4月26日,霍金在佛羅里達州的Zero Gravity飛行艙體驗失重飛行。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於3月14日清晨在劍橋寓所逝世,終年76歲。圖為2007年4月26日,霍金在佛羅里達州的Zero Gravity飛行艙體驗失重飛行。攝:Zero G via Balkis Press/ABACAPRESS.COM

刊登於 2018-04-15

#探索學院#評論#林垚

2018年3月14日,一生飽受漸凍症困擾的著名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逝世,諸多紀念文章應聲出爐。霍金當然是值得紀念的:他的身殘志堅是對無數人的巨大激勵;《時間簡史》令許多非專業讀者愛不釋手;黑洞輻射理論雖然排不進當代理論物理最重量級的行列,畢竟仍是很大的成就,而且若非斯疾所限,他肯定能在學術上走得更遠;除此之外,霍金還是一位積極推動社會進步的活動家,從年輕時拄着枴杖參加反越戰示威,到成名後坐在輪椅上反對伊拉克戰爭、聲援以色列境內遭到歧視的巴勒斯坦人,以及畢生致力於促進性別平等,他在在不負身為公共知識分子的責任。

不過,在所有這些成就之外,我想藉機討論兩個在霍金(以及許多當代頂尖的科學家)身上以不同程度體現、但平日不大為人關注的問題。我將這兩個問題都稱為「霍金悖論」(the Hawking paradoxes),以示二者之間存在某種內在聯繫;其中第一個問題可稱為「霍金的智識悖論」,第二個問題則是「霍金的社會悖論」。

霍金的智識悖論,以及科學家眼中的哲學

所謂「霍金的智識悖論」是指:為什麼以霍金為代表的許多當代頂尖的科學家,無論智識與成就都卓爾不群,卻往往在涉及與科學或有關或無關的哲學問題時,一方面相當外行,另一方面又對此毫不自知,不但熱衷在哲學問題上公開發表外行言論,而且熱衷於宣稱科學可以(甚至已經)將哲學取代或消滅?換句話說,為什麼如此傑出的科學家,會既是哲學盲又反哲學?

相信不少人會對這個問題嗤之以鼻。有人會說:這不就是科學家與小說家斯諾(C. P. Snow)20世紀50年代就已觀察到的「兩種文化」(the two cultures)之間隔閡的翻版嗎,何至於現在再炒冷飯?也有人會說:隔行如隔山,術業有專攻,科學家不懂哲學,哲學家不懂科學,自然科學家不懂社會科學,物理學家不懂生物學,天經地義,有什麼大不了的?還有人(比如霍金自己)會說:什麼對哲學外行不外行,哲學明明早就被科學淘汰了好嗎!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