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曾金燕:不忘初心──我沒有敵人,我有愛

只有理解劉曉波的《我沒有敵人》,才能理解它在中國反對運動中里程碑式的意義,對中國未來的政治運動有一個更廣闊的社會想像……

2017年6月27日,社民連與香港眾志到中聯辦請願,促請中共立即釋放劉曉波,讓他與家屬團聚及自由求診。

2017年6月27日,社民連與香港眾志到中聯辦請願,促請中共立即釋放劉曉波,讓他與家屬團聚及自由求診。攝:林振東/端傳媒

刊登於 2017-06-28

#評論#曾金燕

劉曉波於5月23日確診肝癌晚期、現於瀋陽救治的消息,自6月26日經律師首次披露後,中國公眾紛紛在社交媒體表達震驚、悲傷、憤怒,同時以各種方式表達想念,支持這位被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刑11年、已經被單獨囚禁8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以及因此受到牽連被軟禁及遭受身心折磨的藝術家、劉曉波妻子劉霞。

長期關注華語社會運動和民主運動的人可能也不會忘記,在過去的8年期間,在中國官方大大收緊民間表達和行動空間的處境下,不少人直接或間接對劉曉波2009年在法庭上最後的陳述《我沒有敵人》表達不滿、不屑,甚至戲稱劉曉波為「劉無敵」,抨擊《我沒有敵人》的同情者和支持者,或者對劉曉波的處境採取長期沉默的姿態。今天,一字一句地重讀《我沒有敵人》(註一),只有理解這篇最後的陳述,才能理解它在中國反對運動中里程碑式的意義,對中國未來的政治運動有一個更廣闊的社會想像,不辜負劉曉波和許多因政治理想和自由表達入獄的良心犯。

《我沒有敵人》篇幅精短,正文含標點共2823字元。文中劉曉波自述生平、簡述被抓後的經歷、表達他對中國政治的看法、傾述對妻子劉霞的愛。從發生在個人身上的不公出發,到處理政治反抗中的憤怒,和預見、探討未來社會轉型正義中的寬容議題,最後通過表達對妻子劉霞的愛,闡明了在反對運動中,只有愛是顛覆的、革命的,是個人和運動最重要的精神資源。它提醒讀者在一黨統治下反對運動是超越政治學範疇的運動:在缺乏言論和結社自由的情況下,在傳統政治反對不可預見的難以實現的處境下,作為個體的人對愛和美好生活的渴求,可以創造出更廣泛的社會共識,個人與社群的連接和團結,以及想像、實施更廣闊的社會反抗形式。這既是個人的,又是政治的,是《我沒有敵人》的根本意義。

保存真實自我的困難

個人遭受不公,社會不公氾濫的情況下,憤怒是普遍常見的情緒。劉曉波因為參與六四和堅持其個人信念,付出巨大的個人代價,包括多次長期牢獄之災、長期被軟禁、家人受嚴重牽連、在國內所有公共空間以知識分子的身份存在的權利被剝奪等。這種代價對個人來說意味深長,因為無法在身處的公共空間被看見一個真實的自己,個體面臨的是一種「謀殺」和「自殺」合謀的處境。這是中國政府對異議人士審查、孤立策略以至拘捕入獄帶來的本質後果:在對異議人士的有形、無形的封殺中,異議人士進入了慢性的被殺狀態。具有自覺能力的人,首先要努力抵制這種謀殺:即在不被看見的情況下,保存一種真實的自我。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