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調查:港人對學習簡體字、用普通話教授中文意見兩極

刊登於 2016-05-05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的一項調查,港人對用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和教授簡體字意見兩極。攝:Jeff Leung/Eyepress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的一項調查,港人對用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和教授簡體字意見兩極。

隨着香港和中國互動更緊密,兩地文化衝突也愈見頻繁,其中具體呈現在語言和文字應用之上。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於今年4月就進行了一項調查,用電話訪問了722名18歲以上香港市民,詢問他們就中小學教授普通話、推行普教中(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及教授簡體字的意見。

調查發現,84.6%受訪者贊成在中小學教普通話,只有10%不贊成。就推行普教中,有51.5%受訪者贊成,反對的則有37.6%。而就教授簡體字方面,有41%受訪者贊成,有50.8%受訪者反對。(按調查機構標註:在三道調查問題中,回答贊成的受訪者包括贊成只在小學推行、贊成只在中學推行或贊成在中小學皆推行,贊成百分比為三個選項百分比的總和)

調查還詢問了受訪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話和簡體字的傾向和習慣。約五成半受訪者表示經常或間中(有時候)使用普通話。84%受訪者認為普通話對生活有幫助,其中認為「非常有幫助」的佔11.9%;但同時,有14.5%受訪者認為普通話對生活沒有幫助。

而樂於使用和抗拒普通話的受訪者比例相若,均約有14%,其餘約七成受訪者則表示「無所謂」。

簡體字方面,42%受訪者表示經常或間中使用簡體字。62%受訪者認為簡體字對生活有幫助,但其中認為「非常有幫助」只有5.5%;認為簡體字對生活「無幫助」的則有36.4%。有約三成受訪者表示抗拒使用簡體字,而樂於使用的只有約一成。

調查還請受訪者預測在20年後的香港,普通話和簡字體會否分別取代廣東話和繁體字。結果顯示,55.5%受訪者認為廣東話不會被普通話取代,認為「會」的只有6.6%。有逾六成受訪者認為繁體字不會被簡體字取代,認為「會」的只有5.7%。

現在說廣東話是犯法嗎?

香港獨立電影《十年》對白

普通話和簡體字近年來在香港引起不少爭議。香港教育局早前提出香港中小學生應具備認讀簡體字的能力,遭到多個團體反對。香港無綫電視(TVB)在普通話新聞節目中使用簡體字幕,也被指「謀殺本土文化」。

在大陸遭到封殺的金像獎最佳影片《十年》,其中一個短片《方言》甚至構想了10年後普通話在香港成為官方語言,廣東話則被邊緣化,甚至出現的士司機因說不好普通話而被排擠的情況。

但香港大學社會研究中心總監白景崇教授的研究指出,過去10年,廣東話在香港人口中的使用比例並沒有明顯降低,今天仍有超過99%的人能說廣東話,廣東話依然是建構「香港人」身分認同的重要因素。他還表示,共有27種語言在香港流通,除了廣東話、普通話和英語外,還有客家話、潮州話、泰語、烏爾都語等。

80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去年發布的研究顯示,八成香港受訪者認同廣東話是代表香港文化的首要語言。

聲音

香港特區政府應繼續在香港推行其既定的「兩文三語」政策;一方面透過英語和普通話與內地及世界各地聯繫,維持經濟利益;另一方面透過維持粤語優勢,令社會和文化發展能夠繼續得益。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香港作為一個移民城市……這些人不論是來自廣東、上海、福建抑或國內其他地方,都可以帶着自己的文化、方言、信仰和生活習慣,安然在香港落地生根,不同的生活形式在香港兼收并蓄,使我們的文化變得更加豐富。

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

普教中

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及香港語文教育及常務委員會(語常會)建議,將普通話取締廣東話作為中國語文科的主要教學語言(中文科的課堂以普通話為授課語言的比例逾50%)。香港在1997回歸以後,中文課程教育改革一直成為香港教育局的重點。早於1999年,香港課程發展議會在《香港學校課程的整體檢視報告》提出要「在整體的中國語文課程中加入普通話的學習元素,並以『用普通話教中文』為遠程目標。」根據港語學普教中學校資料庫 ,全港有超過71%小學設普教中班別,而有普教中班別小學中有25%學校已為全校所有班級普教中。中學約有25%中學設普教中班別,通常普教中只於中一至中三實施,相信與要應付「中學文憑試」有關。直至2012年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成為爭議,普教中當中的國民教育成分和教學成效問題才開始受到廣泛關注。(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明報BBC中文網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