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漩渦裏的人,有責任說出漩渦的樣子

端傳媒執行主編 張潔平

刊登於 2015-08-06

1

「你知道張明敏嗎?他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香港歌星。」

「……邊個?張明明?從來沒聽過喔!」

2005年秋天,我剛從大陸到香港,喜歡拿着各種各樣以前對香港的印象向本地人求證。旺角都是古惑仔?尖沙咀街頭經常爆發槍戰?沙頭角中英街是香港特別有名的一條街?……當然,在一片爆笑聲中,它們被逐個否定了。

看着香港朋友前仰後合的樣子,我覺得很歡樂。就好像是自己在嘲笑美國人以為唐人街的宮保雞丁是中華名菜一樣,忍不住也爆笑起來。

但當張明敏和古惑仔一起,被大笑着否定時,我開始感到不安了。

1984年2月,在超過一億人收看的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上,張明敏以「香港歌星」的身份首次登台。他身穿米色西裝,搭配一條灰色圍巾,深情唱出「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這風格十足的華僑紳士形象,在當時感動了無數對外面世界還缺乏認知的中國人。此後多年,他成了大陸人心中,對「香港人」乃至整個「海外華人」的集體想像。

很多年後我才意識到,1984年2月,正是中英關於香港命運談判最關鍵的時刻。也是很多年後,我才知道,當時那530萬坐在家裏、等待宣判的香港人,並不像大陸這邊以為的,熱淚盈眶,欣喜若狂。

2005年的我無法形容,也沒有深究心裏的不安。只是問題隱隱浮現:如果這樣一個形象並不存在,是被建構的──那香港人、台灣人、還有離散在世界各個角落的那麼多華人,究竟是什麼樣子?他們的命運是什麼樣的?如果「中國心」也不是天然成立,那他們與中國的關係是什麼?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在香港、北京、台北、澳門,這些問題伴隨我的記者生涯逐漸生長,由最開始的一道縫隙,到今天,幾乎重塑了我對國家、民族、邊陲、中心、政治、文化的所有想像。

2

這些年來,由北京而起,香港、台灣、澳門,傳統意義上的「兩岸四地」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大陸,市場經濟、對外貿易、互聯網帶來的商業革命點燃了無數人的財富與夢想,與此同時,政治的高壓氣旋也碾壓着更多的體制批評者與異見者。在海外,溫哥華、舊金山、新加坡、墨爾本、塞浦路斯……不斷地湧入來自中國的新富移民。在香港、台灣、澳門,因中國而起的社會與政治衝突顯著地加劇了,年輕人的憤怒點燃了街頭。

2014年夏天,當香港學生頂着烈日坐滿中環時,一句來自北京清華大學學生的評論深深震動了我。他的大意是這樣說的:當我們在實驗室沒日沒夜地做科研時,香港學生在街上沒日沒夜地胡鬧,十年後,倒要看看誰更有市場競爭力!

群眾運動難以一概而論,支持或者反對都不稀奇。但令我震驚的,是這句話中毫不掩飾的功利與傲慢,以及這背後不自知的深深的封閉。

北京與香港這麼近,在互聯網與社交網絡如此便捷的今天,在官方輿論早就無法掩蓋所有事實的今天,一個地方的年輕人為什麼完全沒有好奇去了解另一個地方的年輕人?了解他們的經歷、所思所想?為什麼這麼本能地,就用偏狹的功利法則,封殺了交流和理解的可能?

另一邊的年輕人也砰地一聲關上了門。在因受傷而憤怒的香港網絡輿論裏,政治標籤亂飛,共青團與紅領巾成了怪獸,自由行遊客成了箭靶,國語幾乎變成原罪……誤解與仇恨形成的螺旋,相互探底,沒完沒了。

如果你有機會一邊打開被隔絕於中國網絡防火牆之外的Facebook,一邊打開在大陸市場佔有率超過九成的微信朋友圈,會驚訝那同一種文字,怎麼會生出截然不同、各說各話的兩個世界。

3

全球化的自由經濟,互聯網時代通達的社交網絡,無一不在許諾着一個消除交流隔閡的新世界。很多人曾對此滿懷期待:原本共享着同一種語言的華文社群,是不是可以借助技術的力量再度相逢,彼此激發,迸發出新的文化能量?

結果卻令人沮喪。在不同的意識形態、政治割據、歷史經驗裏長大的華人,儘管使用同一種文字,但卻從沒有發展出一套超越界限、有普適性和交流意識的「公共話語」。當物理障礙被技術力量掃除之後,我們在網絡世界狹路相逢,任何一場簡單的討論都有可能白熱化成充滿派系偏見的意氣之爭。

但我們又如此亟需交流。迅速崛起的中國以她龐大的經濟體量攪動、乃至主導了周邊地區的政經生態,同時,也改變着今天的世界秩序。無論願意與否,我們已經在這漩渦之中。漩渦之中的人,有責任說出漩渦的樣子。我們理應一同建立起穩固的事實敘述,在此基礎上,給出更有力量的思想與行動回應。

戲劇化的巨變背後,往往藏着被忽視的隱秘而深層的力量。對於散落在不同時空與歷史記憶中的華語社群來說,身份認同可以自由自在,而語言、文化習俗,卻是我們珍貴的共同財富。在差異化的歷史裏,我們如果更深刻地理解彼此,也有機會共享更豐富的經驗。而在這不同在地經驗中所發展出的信念價值,最終會是普世的,可以超越族群限制,也可以形成與世界對話的真正立足點。

4

2015年8月,帶着以上強烈的問題意識,我們在香港創辦端傳媒。

「端」字源於《孟子》,取義「開端」:「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於亂世之中一生相信人心向上;此時此地,開端做一個華文媒體,這也是我們根本的相信。

香港正在漩渦之中。這座史上重要的國際樞紐及自由港正被帝國的陰影遮蔽。但恐懼與封閉不會成就一座偉大的城市。我們希望立足在這裏,直面她的創傷與挑戰,也在這裏,就華語世界所共同面對的問題,建立一種新的討論視野和表達方式:它是世界主義的,而不是民族主義的;是開放包容的,而不是內向封閉的;是有公共意識的,而不是自說自話的。我們希望,兩岸四地的聲音可以在這裏,就真正的問題展開真正的思辨,讓對話成為可能。

而這對話所需要的基礎──不偏不倚的事實與資訊,正是我們的專業堅持。

在傳媒業革新的動盪之中,我們希望可以藉助技術進步,探索信息新的產生方式,讓新聞傳遞更核心準確的信息、容納更多的受眾參與。同時,堅守新聞專業,不取悅任何一種權力,盡最大可能,準確呈現我們所處時代的複雜面貌。

自由的道路漫長,我們在此開端。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